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認證:
8769
台北股市

0981-868755

02-22508952

廣告連結
QRCode 便捷網址連結

首頁 > 最新消息 > 未上市即時新聞
未上市即時新聞
~ 訊息來源 全部收起全部展開
項次 股票名稱 標題 訊息來源 日期
1 星展銀行
摘錄工商A2版
2025-11-12
 國際美元指數(DXY)上周一度突破100,後因就業數據疲弱面臨壓力而回落。展望未來一個月至三個月美元走向,渣打銀行預期,美元延續疲弱趨勢;滙豐銀行則認為,美元疲軟態勢持續至今年年底。

 星展銀行則持不同觀點,認為趨勢可能正在轉變,美國聯準會部分官員的發言,反駁鴿派預期,形成支撐美元上行的基本面,若美元指數能突破100.3技術壓力位置,將進一步走高的空間。

 今年以來美元指數下跌約10%,渣打銀表示,美元在今年最後幾個月可能會出現短暫反彈,原因在於市場對於不利美元的消息,敏感度趨於降低。儘管如此,美元仍不太可能重返100以上的先前交易區間;展望未來一個月到三個月,預期美元將延續疲弱趨勢,下一道支撐位置落在50日均線附近的98.4。

 相較於其他主要非美貨幣,因美國利率降幅可能更大,美元相對估值仍偏高,意味短期上行壓力消退後,美元恐進一步走弱。這也是看多亞洲(除日本外)股票及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券的重要原因之一。

 滙豐銀行指出,由於聯準會主席鮑爾表示12月降息並非板上釘釘後,為美元提供支撐,但就先前預期聯準會12月降息的基準情景,則美元疲軟態勢將延續至今年年底,並於2026年初觸底,預料聯準會明年不會有進一步寬鬆政策。

 星展銀分析,美元趨勢可能在轉變,10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鮑爾暗示12月未必降息,且美國經濟成長可能獲得上調,削弱美元疲軟的預期,聯準會其他發言人的評論,也反駁市場的鴿派預期,這可能演變成支撐美元續走高的基本面。技術面部分,美元指數自10月中旬以來呈現升勢,若能明確突破100.3壓力位置,預示進一步升值的可能。
2 滙豐商銀
摘錄工商A2版
2025-11-12
 國際美元指數(DXY)上周一度突破100,後因就業數據疲弱面臨壓力而回落。展望未來一個月至三個月美元走向,渣打銀行預期,美元延續疲弱趨勢;滙豐銀行則認為,美元疲軟態勢持續至今年年底。

 星展銀行則持不同觀點,認為趨勢可能正在轉變,美國聯準會部分官員的發言,反駁鴿派預期,形成支撐美元上行的基本面,若美元指數能突破100.3技術壓力位置,將進一步走高的空間。

 今年以來美元指數下跌約10%,渣打銀表示,美元在今年最後幾個月可能會出現短暫反彈,原因在於市場對於不利美元的消息,敏感度趨於降低。儘管如此,美元仍不太可能重返100以上的先前交易區間;展望未來一個月到三個月,預期美元將延續疲弱趨勢,下一道支撐位置落在50日均線附近的98.4。

 相較於其他主要非美貨幣,因美國利率降幅可能更大,美元相對估值仍偏高,意味短期上行壓力消退後,美元恐進一步走弱。這也是看多亞洲(除日本外)股票及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券的重要原因之一。

 滙豐銀行指出,由於聯準會主席鮑爾表示12月降息並非板上釘釘後,為美元提供支撐,但就先前預期聯準會12月降息的基準情景,則美元疲軟態勢將延續至今年年底,並於2026年初觸底,預料聯準會明年不會有進一步寬鬆政策。

 星展銀分析,美元趨勢可能在轉變,10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鮑爾暗示12月未必降息,且美國經濟成長可能獲得上調,削弱美元疲軟的預期,聯準會其他發言人的評論,也反駁市場的鴿派預期,這可能演變成支撐美元續走高的基本面。技術面部分,美元指數自10月中旬以來呈現升勢,若能明確突破100.3壓力位置,預示進一步升值的可能。
3 滙豐商銀
摘錄工商C3版
2025-11-12
迎戰年終消費旺季,外銀整合熱門檔期,推出最強刷卡消費攻略,星展銀行網購回饋最高可達18%、旅遊消費最高21%;匯豐銀行祭出訂房最高10%回饋;渣打銀行則提供主要電商消費最高新台幣2,500元刷卡金回饋。

 年度最強購物盛事雙11開跑,星展銀集結各大電商超殺刷卡優惠,於PChome 24hr購物刷星展卡,分期滿新台幣1萬5,000元即享2,700 P幣,回饋率高達18%;11月底前購買機車,分12期以上享零利率,最高再拿8,000 P幣回饋。

 另攜手線上旅遊平台Trip.com推出限時機票優惠,刷星展卡訂購海外飯店,最高21%超值優惠;11月底前每週三於易遊網App刷星展卡預訂國際機票,未稅金額滿5,000且輸入折扣碼可現折600元;若於國泰航空官網購買指定航點機票,每筆訂單滿1萬元再折1,000元,且無論是網購或旅遊刷卡消費,還能加碼參與環遊世界挑戰賽,刷卡金額超過20萬元,超過部分可再加碼1%回饋,刷滿10萬元可獲2,000元回饋。

 滙豐銀行信用卡攜手旅遊平台 Booking.com,推出訂房最高10%回饋優惠,同時與Trip.com合作推出訂房與機票優惠活動,輸入指定優惠代碼獲優惠,6%飯店優惠、2%機票優惠。另外,於樂天旅遊網站預訂日本飯店,最高92折優惠;於可樂旅遊全營業通路購買可樂旅遊國內外機票、全球自由行、國內訂房、國內團體旅遊商品,加購高鐵車票享標準車廂優惠平日77折起、假日與特殊節日85折起。

 渣打銀行同步攜手三大電商平台PChome、蝦皮與momo,推出分期滿額回饋活動,於這些平台刷渣打信用卡進行分期消費,符合活動門檻並完成登錄後,即可獲最高2,500元刷卡金回饋,全力搶攻年終超值網購商機。
4 星展銀行
摘錄工商C3版
2025-11-12
迎戰年終消費旺季,外銀整合熱門檔期,推出最強刷卡消費攻略,星展銀行網購回饋最高可達18%、旅遊消費最高21%;匯豐銀行祭出訂房最高10%回饋;渣打銀行則提供主要電商消費最高新台幣2,500元刷卡金回饋。

 年度最強購物盛事雙11開跑,星展銀集結各大電商超殺刷卡優惠,於PChome 24hr購物刷星展卡,分期滿新台幣1萬5,000元即享2,700 P幣,回饋率高達18%;11月底前購買機車,分12期以上享零利率,最高再拿8,000 P幣回饋。

 另攜手線上旅遊平台Trip.com推出限時機票優惠,刷星展卡訂購海外飯店,最高21%超值優惠;11月底前每週三於易遊網App刷星展卡預訂國際機票,未稅金額滿5,000且輸入折扣碼可現折600元;若於國泰航空官網購買指定航點機票,每筆訂單滿1萬元再折1,000元,且無論是網購或旅遊刷卡消費,還能加碼參與環遊世界挑戰賽,刷卡金額超過20萬元,超過部分可再加碼1%回饋,刷滿10萬元可獲2,000元回饋。

 滙豐銀行信用卡攜手旅遊平台 Booking.com,推出訂房最高10%回饋優惠,同時與Trip.com合作推出訂房與機票優惠活動,輸入指定優惠代碼獲優惠,6%飯店優惠、2%機票優惠。另外,於樂天旅遊網站預訂日本飯店,最高92折優惠;於可樂旅遊全營業通路購買可樂旅遊國內外機票、全球自由行、國內訂房、國內團體旅遊商品,加購高鐵車票享標準車廂優惠平日77折起、假日與特殊節日85折起。

 渣打銀行同步攜手三大電商平台PChome、蝦皮與momo,推出分期滿額回饋活動,於這些平台刷渣打信用卡進行分期消費,符合活動門檻並完成登錄後,即可獲最高2,500元刷卡金回饋,全力搶攻年終超值網購商機。
5 星展銀行
摘錄工商A4版
2025-11-12
 金融整併風潮再起,但公股金融機構進度明顯落後,公股金控高層認為,公股金控以銀行為主體的特點,要整併不容易,而公併民難度亦高,各公股間規模較小子公司整併是個解方。但即便整併難度高,仍應從提升競爭力做起,不僅要鞏固強項,也要積極發展弱項,尤其公股體系旗下證券、投信等子公司「規模都太小」。

 行庫主管還表示,整併最大問題之一的員工安置已非難題,畢竟大家都缺人才,「像銀行近年對外招募困難,五年前還有6,000人報名,今年則跌破3,000人」。

 公股高層以玉山金控併購保德信投信為例說,玉山金十多年前才賣掉投信,如今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人才充足,但產品來源不足,因此選擇透過併購補足;公股金控過去「為金控而金控」,如今應思考「如何壯大自己」。

 金管會有意培養具國際競爭力的區域性標竿銀行,如新加坡的星展、大華,或英資背景但以香港為據點的滙豐、渣打等。外界關注「公公併」或「公民併」的出現,後者在效率與文化整合上難度高,且無論是否整併,不只要看自己的強項在哪裡,更要並補足弱項。例如公股銀行長期企金基礎紮實,但也應思考如何發展消金。

 一名公股金融機構主管分析,公公併難度高除員工阻力外,因近幾年獲利持續成長,各單位都獲利下,要整併當然有難度。公股金控子、孫公司部分規模偏小,應給予合作空間,持續讓公股金控以銀行、壽險、證券三主軸為主,他子、孫公司先找機會整併。

 據統計,目前臺灣金控資產規模為7.2兆元,為公股金控之冠,在14家金控中位居第五;合庫金控資產規模約5.2兆元,排名第六,但玉山金併購三商美邦人壽後,合庫金排名將退居第七。至於第一、兆豐及華南等金控,資產規模均在4兆元以上。
6 滙豐商銀
摘錄工商A4版
2025-11-12
 金融整併風潮再起,但公股金融機構進度明顯落後,公股金控高層認為,公股金控以銀行為主體的特點,要整併不容易,而公併民難度亦高,各公股間規模較小子公司整併是個解方。但即便整併難度高,仍應從提升競爭力做起,不僅要鞏固強項,也要積極發展弱項,尤其公股體系旗下證券、投信等子公司「規模都太小」。

 行庫主管還表示,整併最大問題之一的員工安置已非難題,畢竟大家都缺人才,「像銀行近年對外招募困難,五年前還有6,000人報名,今年則跌破3,000人」。

 公股高層以玉山金控併購保德信投信為例說,玉山金十多年前才賣掉投信,如今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人才充足,但產品來源不足,因此選擇透過併購補足;公股金控過去「為金控而金控」,如今應思考「如何壯大自己」。

 金管會有意培養具國際競爭力的區域性標竿銀行,如新加坡的星展、大華,或英資背景但以香港為據點的滙豐、渣打等。外界關注「公公併」或「公民併」的出現,後者在效率與文化整合上難度高,且無論是否整併,不只要看自己的強項在哪裡,更要並補足弱項。例如公股銀行長期企金基礎紮實,但也應思考如何發展消金。

 一名公股金融機構主管分析,公公併難度高除員工阻力外,因近幾年獲利持續成長,各單位都獲利下,要整併當然有難度。公股金控子、孫公司部分規模偏小,應給予合作空間,持續讓公股金控以銀行、壽險、證券三主軸為主,他子、孫公司先找機會整併。

 據統計,目前臺灣金控資產規模為7.2兆元,為公股金控之冠,在14家金控中位居第五;合庫金控資產規模約5.2兆元,排名第六,但玉山金併購三商美邦人壽後,合庫金排名將退居第七。至於第一、兆豐及華南等金控,資產規模均在4兆元以上。
7 台灣金控
摘錄工商A4版
2025-11-12
 金融整併風潮再起,但公股金融機構進度明顯落後,公股金控高層認為,公股金控以銀行為主體的特點,要整併不容易,而公併民難度亦高,各公股間規模較小子公司整併是個解方。但即便整併難度高,仍應從提升競爭力做起,不僅要鞏固強項,也要積極發展弱項,尤其公股體系旗下證券、投信等子公司「規模都太小」。

 行庫主管還表示,整併最大問題之一的員工安置已非難題,畢竟大家都缺人才,「像銀行近年對外招募困難,五年前還有6,000人報名,今年則跌破3,000人」。

 公股高層以玉山金控併購保德信投信為例說,玉山金十多年前才賣掉投信,如今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人才充足,但產品來源不足,因此選擇透過併購補足;公股金控過去「為金控而金控」,如今應思考「如何壯大自己」。

 金管會有意培養具國際競爭力的區域性標竿銀行,如新加坡的星展、大華,或英資背景但以香港為據點的滙豐、渣打等。外界關注「公公併」或「公民併」的出現,後者在效率與文化整合上難度高,且無論是否整併,不只要看自己的強項在哪裡,更要並補足弱項。例如公股銀行長期企金基礎紮實,但也應思考如何發展消金。

 一名公股金融機構主管分析,公公併難度高除員工阻力外,因近幾年獲利持續成長,各單位都獲利下,要整併當然有難度。公股金控子、孫公司部分規模偏小,應給予合作空間,持續讓公股金控以銀行、壽險、證券三主軸為主,他子、孫公司先找機會整併。

 據統計,目前臺灣金控資產規模為7.2兆元,為公股金控之冠,在14家金控中位居第五;合庫金控資產規模約5.2兆元,排名第六,但玉山金併購三商美邦人壽後,合庫金排名將退居第七。至於第一、兆豐及華南等金控,資產規模均在4兆元以上。
8 星展銀行
摘錄工商A8版
2025-11-12
在企業界,常常聽到一種無奈的說法:「數位信任聽起來很重要,做起來很難要,忙起來就不要。」這句「三要」精準道出數位信任推動的困境,人人都明白它的重要,但真要落實,卻發現涉及法規、技術、文化與人才,難度極高,當日常營運壓力湧上時,又最容易被擱置。

 問題是,當進入人工智慧(AI)時代,這種態度顯然行不通了。AI把數位信任推上更高層次的舞台,不僅僅是資安問題,更關乎公平、透明與社會信任。AI一旦失控,不只是單一企業的風險,更可能撼動社會基礎。

 其實在AI出現之前,數位世界早就充滿挑戰,回顧過去20年,早已歷經無數資安漏洞、駭客攻擊與個資外洩事件。但AI帶來的風險更廣、更深,例如:演算法歧視:偏差數據可能導致性別或年齡不公平的判斷;黑箱效應:深度學習模型難以解釋,透明度不足;社會操縱:Deepfake、假訊息可能影響選舉與輿論。

 這些不是假設,而是真實發生。美國新創Clearview AI未經同意蒐集人臉影像,被歐盟多國裁罰超過1億歐元;美國上市公司Workday的AI招聘系統因涉嫌排除40歲以上求職者,面臨全美集體訴訟。這些案例告訴我們:如果沒有治理,AI只會放大風險。

 也因此,全球都在加快制定規範。歐盟的AI Act以「風險分級」管理,從最低風險到不可接受風險各自設限;美國透過NIST AI風險管理框架,讓企業能靈活應對;OECD、UNESCO、大西洋理事會等跨國組織,更一致把「人本」與「信任」放在核心,強調倫理與透明。可以說,AI治理已從口號,走向實質的法治化與制度化。

 企業往往擔心治理會拖慢創新,但事實恰恰相反。舉凡星展銀行在員工招募、訓練與職涯發展中導入AI,同時建立治理措施,結果不僅提升可信度,也帶來正向效益。英國電信巨頭Vodafone透過五大原則治理框架,有效降低風險,加速了創新落地。

 在台灣,調查顯示已有6成企業使用AI,然而近8成缺乏治理規範。多數企業僅因外部壓力(如法規、供應鏈要求)才行動,隨著時間推進,內部壓力(如董事會責任、員工期待)會逐漸浮現。值得注意的是,顧問公司研究發現,AI治理能否成功,技術因素只占3成,組織文化與價值觀才是7成的關鍵。換句話說,有了技術不等於有了信任,真正決定成敗的,是文化與領導。

 落實數位信任的路徑也逐漸清晰:從全週期風險管理、導入國際標準(如ISO 42001與IEEE P7000)、建立系統評測,到強化資料治理與培養AI素養。這些措施讓治理從抽象概念走向具體落地,也讓合規從成本轉化為競爭優勢。

 當前,數位信任已不只是科技議題,更是社會契約與競爭力的象徵。它能避免企業因違規而受罰,也能讓品牌更受信任,甚至吸引投資與合作。對國家而言,是推動數位貿易、跨境資料流通的基礎;對企業而言,是創新的加速器。

 因此,應該翻轉那句老話,數位信任新的「三要」不再是「聽起來很重要,做起來很難要,忙起來就不要」,而是「聽起來很重要,做起來很簡要,忙起來更必要」。唯有在這樣的思維下,數位信任才能從口號真正落實,AI才能成為驅動未來的信任引擎。
9 納智捷
摘錄工商A3版
2025-11-12
 裕隆與鴻海兩大集團電動車合作再升級。據悉,裕隆已決定將旗下自有品牌納智捷股權移轉至雙方合資的鴻華先進,意味鴻海將間接入股納智捷,並取得品牌經營主導權。此一合作案除被視為鴻海集團邁向電動車垂直整合的重要一步,亦彰顯裕隆藉由釋股納智捷,對國產純電車站穩台灣、進而面向國際市場的渴望。

 目前鴻華先進股權結構為鴻海持股45.6%、裕隆43.8%,在納智捷成為100%子公司後,兩家公司股東架構一致,將有助於降低協商成本並強化決策效率。市場解讀,鴻海集團將可藉由鴻華先進跨足整車品牌經營,將可加速落實其CDMS(委託設計與製造服務)模式,整體電動車產業布局將更趨完整。

 據悉,兩大集團於11月初即已達成共識,目前內部正著手相關細節討論,後續將依程序向公平會遞件審查,並正式公告。不過對此訊息,包括鴻海集團、裕隆集團、鴻華先進等,皆三緘其口,不願多談。

 納智捷未來將不再是裕隆獨資,雖然在裕隆集團內部掀起不小的討論,但執行長嚴陳莉蓮欲藉由透過股東結構整合,掌握完整價值鏈,改善營運效率,並提升裕隆三義廠稼動率,最後正式拍板。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9月底卸下鴻華先進董事長職務,由原總經理李秉彥接任,市場解讀是為鴻華先進持股納智捷做準備,並在治理上做更明確分工,兩大集團將更聚焦股東身分,無論是研發端的鴻華先進或銷售端的納智捷,利益及目標也將更為一致。

 鴻華先進自2020年成立以來,結合裕隆整車製造經驗與鴻海ICT供應鏈優勢,陸續已推出乘用與商用電動車款,不過除Model C由納智捷以n7作為首款量產代表作,第二款以Model B為基礎的n5,卻一直只聞樓梯響,遲遲未能面對市場。

 伴隨納智捷股權轉移,再加上近日在消防署「電動車緊急救援手冊」中,「Foxtron Bria」橫空出世,市場推測已有「n5將改以Foxtron Bria上市」的說法,象徵鴻海自有品牌FOXTRON將正式登場。

 這樣的轉變是否意味著Model B可能改以Foxtron Bria上市仍未知,但車業人士認為,在鴻華先進正式取得品牌經營之後,在既有納智捷的通路以及銷售基礎上,亦較有利於FOXTRON發展,或可採取「FOXTRON主外、LUXGEN主內」的模式,透過在台灣的銷售實績,鴻華先進將可更靈活推進FOXTRON,為後續的國際客戶開發與代工合作創造更大空間。
10 納智捷
摘錄工商A3版
2025-11-12
國內唯一自有汽車品牌納智捷,將迎來創立以來的重要轉折,從「裕隆的納智捷」進階為「裕隆與鴻海共有的納智捷」。

 隨著鴻海透過持有鴻華先進45.6%較大股權,間接入股納智捷並取得經營主導權,這項決策也再度展現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裡子重於面子」的務實領導風格。

 據了解,納智捷與鴻華先進原本股東結構不同,雙方在產品導入、成本分攤與利潤協商上摩擦頻仍,導致第二款車款上市進度遲緩。一般認為,此次整合股權之後,鴻華將一手掌握從研發到品牌營運的決策權,未來運作效率可望大幅提升。

 車業人士分析,鴻華以CDMS(委託設計製造服務)模式為主,力圖開拓國際市場,但實際拓展卻面臨不少難題與挑戰,若能掌握納智捷品牌銷售通路,將有助形成完整的電動車價值鏈,加速走向獲利與國際化。因此裕隆內部認為這並非退場,而是策略性資源重組。

 嚴陳莉蓮上任以來多次展現靈活決策風格,強調「企業經營要對股東與員工負責,而非僅追求面子」。

 她在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公司面對防疫險風暴之際,果斷與日方大股東東京海上共同增資並讓出經營權,協助公司在短期內重返獲利,新安東京今年獲利更創新高。這次納智捷讓股案,延續同樣的務實思維,聚焦長期產業效益與電動車核心布局。

 市場人士觀察,面對今年汽車產業逆風,國際政經情勢干擾市場動能,嚴陳此番讓股決策,實為「以退為進」的長期布局。

 業者指出,透過鴻華先進統整研發與品牌經營,不僅為納智捷注入新動能,更有助於台灣電動車產業邁向更緊密的垂直整合,朝「台灣電動車國家隊」的長遠願景前進,與此同時,亦可維持裕隆製造體系的穩定稼動率,達到多贏局面。
11 新安東京海險
摘錄工商A3版
2025-11-12
國內唯一自有汽車品牌納智捷,將迎來創立以來的重要轉折,從「裕隆的納智捷」進階為「裕隆與鴻海共有的納智捷」。

 隨著鴻海透過持有鴻華先進45.6%較大股權,間接入股納智捷並取得經營主導權,這項決策也再度展現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裡子重於面子」的務實領導風格。

 據了解,納智捷與鴻華先進原本股東結構不同,雙方在產品導入、成本分攤與利潤協商上摩擦頻仍,導致第二款車款上市進度遲緩。一般認為,此次整合股權之後,鴻華將一手掌握從研發到品牌營運的決策權,未來運作效率可望大幅提升。

 車業人士分析,鴻華以CDMS(委託設計製造服務)模式為主,力圖開拓國際市場,但實際拓展卻面臨不少難題與挑戰,若能掌握納智捷品牌銷售通路,將有助形成完整的電動車價值鏈,加速走向獲利與國際化。因此裕隆內部認為這並非退場,而是策略性資源重組。

 嚴陳莉蓮上任以來多次展現靈活決策風格,強調「企業經營要對股東與員工負責,而非僅追求面子」。

 她在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公司面對防疫險風暴之際,果斷與日方大股東東京海上共同增資並讓出經營權,協助公司在短期內重返獲利,新安東京今年獲利更創新高。這次納智捷讓股案,延續同樣的務實思維,聚焦長期產業效益與電動車核心布局。

 市場人士觀察,面對今年汽車產業逆風,國際政經情勢干擾市場動能,嚴陳此番讓股決策,實為「以退為進」的長期布局。

 業者指出,透過鴻華先進統整研發與品牌經營,不僅為納智捷注入新動能,更有助於台灣電動車產業邁向更緊密的垂直整合,朝「台灣電動車國家隊」的長遠願景前進,與此同時,亦可維持裕隆製造體系的穩定稼動率,達到多贏局面。
12 富邦人壽
摘錄工商A4版
2025-11-12
美國聯準會(Fed)啟動降息循環,激勵國內外股市屢創新高,壽險保單買氣也熱呼呼。據業界估計,今年前十月的整體壽險業的新契約保費收入,可望突破8,200億元、年增26%,成長力道相當強勁。

 聯準會接連降息為股市添柴火,壽險的投資型保單受惠此一題材大熱銷,六大壽險前十月新契約保費均較去年同期成長,其中又以國泰人壽成長45.2%最多,台灣人壽39%居次,新光人壽漲幅26.2%排名第三。

 據各公司統計,六大壽險今年10月新契約保費合計477.9億元,為四個月新高,年增約15%,累計前十月新契約保費4,838.5億元、年增近25%。

 不論是10月單月或今年前十月,國泰人壽均維持業界第一地位;10月新契約保費為153.2億元,今年前十月新契約保費1,507.7億元,年增率高達45.2%,維持增長動能。

 近年來,主打分紅保單的富邦人壽,今年10月新契約保費86億元,居業界第二;今年前十月新契約保費達971.9億元,年增4.7%。

 獨立壽險公司南山人壽同月新契約保費為66億元,累計前十月新契約保費為703.8億元,年增12%。

 凱基金控旗下凱基人壽單月新契約保費6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2%,前十月新契約保費591.4億元,年增率達23.3%。

 中信金控子公司台灣人壽保險核心業務則持續成長,10月新契約保費76.1億元,累計新契約保費570.8億元,年增約39%。

 台新新光金控旗下新光人壽,10月新契約保費32.6億元,年增24.1%,累計前十月新契約保費492.9億元,年增26.2%。

 今年以來,六大壽險新契約保費穩定增長,除5月短暫跌破400億元外,其餘九個月都在400億元以上。
13 南山人壽
摘錄工商A4版
2025-11-12
美國聯準會(Fed)啟動降息循環,激勵國內外股市屢創新高,壽險保單買氣也熱呼呼。據業界估計,今年前十月的整體壽險業的新契約保費收入,可望突破8,200億元、年增26%,成長力道相當強勁。

 聯準會接連降息為股市添柴火,壽險的投資型保單受惠此一題材大熱銷,六大壽險前十月新契約保費均較去年同期成長,其中又以國泰人壽成長45.2%最多,台灣人壽39%居次,新光人壽漲幅26.2%排名第三。

 據各公司統計,六大壽險今年10月新契約保費合計477.9億元,為四個月新高,年增約15%,累計前十月新契約保費4,838.5億元、年增近25%。

 不論是10月單月或今年前十月,國泰人壽均維持業界第一地位;10月新契約保費為153.2億元,今年前十月新契約保費1,507.7億元,年增率高達45.2%,維持增長動能。

 近年來,主打分紅保單的富邦人壽,今年10月新契約保費86億元,居業界第二;今年前十月新契約保費達971.9億元,年增4.7%。

 獨立壽險公司南山人壽同月新契約保費為66億元,累計前十月新契約保費為703.8億元,年增12%。

 凱基金控旗下凱基人壽單月新契約保費6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2%,前十月新契約保費591.4億元,年增率達23.3%。

 中信金控子公司台灣人壽保險核心業務則持續成長,10月新契約保費76.1億元,累計新契約保費570.8億元,年增約39%。

 台新新光金控旗下新光人壽,10月新契約保費32.6億元,年增24.1%,累計前十月新契約保費492.9億元,年增26.2%。

 今年以來,六大壽險新契約保費穩定增長,除5月短暫跌破400億元外,其餘九個月都在400億元以上。
14 南山人壽
摘錄工商A4版
2025-11-12
 壽險保單大熱賣,彙整壽險業者看法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聯準會降息循環激發金融市場多頭氣勢,投資型保單熱賣;二是部分業者推出美元固定利率養老保險新商品,給付特性受保戶追捧;三是因應接軌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業者推動合約服務邊際(CSM)較高的意外險與健康險(A&H)商品。

 國泰人壽表示,10月投資型商品銷售動能強勁,新契約保費月增16%,主要受惠於聯準會連續降息的投資氛圍,帶動各類投資型商品銷量。因應美元匯率優勢,持續推動「美愛康盈利率變動型美元終身保險(定期給付型、外溢型)」,除可於罹患重度癌症時,提前給付部分保險金並豁免後續保費外,亦可透過增值回饋分享機制提升身故保障倍數,協助客戶實現財富累積與健康保障的雙重目標。

 富邦人壽主打分紅保單,並持續強化分期繳商品銷售。富邦人壽指出,分紅保單讓保戶享有基本壽險保障之餘,還有機會能分享保險公司經營分紅保單的盈餘,是長期規劃的好選擇。面對退休準備,客戶既要考量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及退休後是否還能承擔過高的投資風險,可考慮善用有生存保險金給付的分紅保單,創造老後現金流。今年前十月,富邦人壽分紅保單新契約保費超過548億元。

 南山人壽以投資型年金、理財型及高保障商品為銷售主力,加上持續推出符合國人醫療照護需求商品,整體醫療險商品動能穩健。

 凱基人壽結合凱基投信的類全委標的與凱基銀行通路,推出活利鑫動投資型保單,深獲市場好評,並持續推動高價值商品策略,高效累積契約服務邊際(CSM),強化資本韌性與財務結構。

 台灣人壽業務發展主打多元通路、多元商品雙多策略,通路涵蓋銀保、業務員及保經代,因應各通路客戶分別推出利變、分紅、投資型及A&H等商品,兼具多元與市場競爭力。
15 富邦人壽
摘錄工商A4版
2025-11-12
 壽險保單大熱賣,彙整壽險業者看法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聯準會降息循環激發金融市場多頭氣勢,投資型保單熱賣;二是部分業者推出美元固定利率養老保險新商品,給付特性受保戶追捧;三是因應接軌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業者推動合約服務邊際(CSM)較高的意外險與健康險(A&H)商品。

 國泰人壽表示,10月投資型商品銷售動能強勁,新契約保費月增16%,主要受惠於聯準會連續降息的投資氛圍,帶動各類投資型商品銷量。因應美元匯率優勢,持續推動「美愛康盈利率變動型美元終身保險(定期給付型、外溢型)」,除可於罹患重度癌症時,提前給付部分保險金並豁免後續保費外,亦可透過增值回饋分享機制提升身故保障倍數,協助客戶實現財富累積與健康保障的雙重目標。

 富邦人壽主打分紅保單,並持續強化分期繳商品銷售。富邦人壽指出,分紅保單讓保戶享有基本壽險保障之餘,還有機會能分享保險公司經營分紅保單的盈餘,是長期規劃的好選擇。面對退休準備,客戶既要考量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及退休後是否還能承擔過高的投資風險,可考慮善用有生存保險金給付的分紅保單,創造老後現金流。今年前十月,富邦人壽分紅保單新契約保費超過548億元。

 南山人壽以投資型年金、理財型及高保障商品為銷售主力,加上持續推出符合國人醫療照護需求商品,整體醫療險商品動能穩健。

 凱基人壽結合凱基投信的類全委標的與凱基銀行通路,推出活利鑫動投資型保單,深獲市場好評,並持續推動高價值商品策略,高效累積契約服務邊際(CSM),強化資本韌性與財務結構。

 台灣人壽業務發展主打多元通路、多元商品雙多策略,通路涵蓋銀保、業務員及保經代,因應各通路客戶分別推出利變、分紅、投資型及A&H等商品,兼具多元與市場競爭力。
16 群益投信
摘錄工商A4版
2025-11-12
今年以來,陸續出現台新金併新光金、永豐金併京城銀、玉山金併保德信投信及三商美邦人壽等案件,民營金控併購大爆發。市場傳出公股金控將由投信整併先行,但排列組合相當多,從第一金、兆豐、合庫、華南永昌四合一外,還有兆豐、合庫、華南永昌三合一,以及兆豐為首、併入合庫或華南永昌的二合一案,都在市場流傳。

 對此,被點名的業者多予以否認。消息人士指出,公股投信合併除可擴大規模,最重要意義是,將作為未來主權基金的操作樞紐,藉由公股投信整併,主權基金管理機構可將部分資金委外,發揮更大的成效。

 按此構想,除投信的專業經驗,還可以市場薪資水準聘請優秀人員投效,操盤上具有優勢。另一方面,若以「四合一」為例,至9月底四投信均不在前十名之列,整併後基金規模將達3,572.2億元,排名躍升至第八大。

 惟以投信投顧公會統計來看,目前居冠的元大投信,9月底基金規模近2.6兆元,排名第二、三名的國泰投信、群益投信,基金規模也均逾兆元,財政部也曾提出報告指出,四家公股投信公司公募基金規模合計,距離前六大的基金規模門檻6,000億元以上,仍有段距離。

 除此,各公股金控投信子公司發行基金類型相近,整併並無明顯互補效益。但立法院法制局則認為,公股金融機構競爭力逐年下滑,應積極檢討原因,並研議規劃公股金融機構間的整併,推動金融整併目的為朝向大型化發展,以提升風險承受能力為第一考量,其次再求發揮其他併購綜效。
17 華南永昌投信
摘錄工商A4版
2025-11-12
今年以來,陸續出現台新金併新光金、永豐金併京城銀、玉山金併保德信投信及三商美邦人壽等案件,民營金控併購大爆發。市場傳出公股金控將由投信整併先行,但排列組合相當多,從第一金、兆豐、合庫、華南永昌四合一外,還有兆豐、合庫、華南永昌三合一,以及兆豐為首、併入合庫或華南永昌的二合一案,都在市場流傳。

 對此,被點名的業者多予以否認。消息人士指出,公股投信合併除可擴大規模,最重要意義是,將作為未來主權基金的操作樞紐,藉由公股投信整併,主權基金管理機構可將部分資金委外,發揮更大的成效。

 按此構想,除投信的專業經驗,還可以市場薪資水準聘請優秀人員投效,操盤上具有優勢。另一方面,若以「四合一」為例,至9月底四投信均不在前十名之列,整併後基金規模將達3,572.2億元,排名躍升至第八大。

 惟以投信投顧公會統計來看,目前居冠的元大投信,9月底基金規模近2.6兆元,排名第二、三名的國泰投信、群益投信,基金規模也均逾兆元,財政部也曾提出報告指出,四家公股投信公司公募基金規模合計,距離前六大的基金規模門檻6,000億元以上,仍有段距離。

 除此,各公股金控投信子公司發行基金類型相近,整併並無明顯互補效益。但立法院法制局則認為,公股金融機構競爭力逐年下滑,應積極檢討原因,並研議規劃公股金融機構間的整併,推動金融整併目的為朝向大型化發展,以提升風險承受能力為第一考量,其次再求發揮其他併購綜效。
18 玉山投信
摘錄工商A4版
2025-11-12
今年以來,陸續出現台新金併新光金、永豐金併京城銀、玉山金併保德信投信及三商美邦人壽等案件,民營金控併購大爆發。市場傳出公股金控將由投信整併先行,但排列組合相當多,從第一金、兆豐、合庫、華南永昌四合一外,還有兆豐、合庫、華南永昌三合一,以及兆豐為首、併入合庫或華南永昌的二合一案,都在市場流傳。

 對此,被點名的業者多予以否認。消息人士指出,公股投信合併除可擴大規模,最重要意義是,將作為未來主權基金的操作樞紐,藉由公股投信整併,主權基金管理機構可將部分資金委外,發揮更大的成效。

 按此構想,除投信的專業經驗,還可以市場薪資水準聘請優秀人員投效,操盤上具有優勢。另一方面,若以「四合一」為例,至9月底四投信均不在前十名之列,整併後基金規模將達3,572.2億元,排名躍升至第八大。

 惟以投信投顧公會統計來看,目前居冠的元大投信,9月底基金規模近2.6兆元,排名第二、三名的國泰投信、群益投信,基金規模也均逾兆元,財政部也曾提出報告指出,四家公股投信公司公募基金規模合計,距離前六大的基金規模門檻6,000億元以上,仍有段距離。

 除此,各公股金控投信子公司發行基金類型相近,整併並無明顯互補效益。但立法院法制局則認為,公股金融機構競爭力逐年下滑,應積極檢討原因,並研議規劃公股金融機構間的整併,推動金融整併目的為朝向大型化發展,以提升風險承受能力為第一考量,其次再求發揮其他併購綜效。
19 兆豐投信
摘錄工商A4版
2025-11-12
今年以來,陸續出現台新金併新光金、永豐金併京城銀、玉山金併保德信投信及三商美邦人壽等案件,民營金控併購大爆發。市場傳出公股金控將由投信整併先行,但排列組合相當多,從第一金、兆豐、合庫、華南永昌四合一外,還有兆豐、合庫、華南永昌三合一,以及兆豐為首、併入合庫或華南永昌的二合一案,都在市場流傳。

 對此,被點名的業者多予以否認。消息人士指出,公股投信合併除可擴大規模,最重要意義是,將作為未來主權基金的操作樞紐,藉由公股投信整併,主權基金管理機構可將部分資金委外,發揮更大的成效。

 按此構想,除投信的專業經驗,還可以市場薪資水準聘請優秀人員投效,操盤上具有優勢。另一方面,若以「四合一」為例,至9月底四投信均不在前十名之列,整併後基金規模將達3,572.2億元,排名躍升至第八大。

 惟以投信投顧公會統計來看,目前居冠的元大投信,9月底基金規模近2.6兆元,排名第二、三名的國泰投信、群益投信,基金規模也均逾兆元,財政部也曾提出報告指出,四家公股投信公司公募基金規模合計,距離前六大的基金規模門檻6,000億元以上,仍有段距離。

 除此,各公股金控投信子公司發行基金類型相近,整併並無明顯互補效益。但立法院法制局則認為,公股金融機構競爭力逐年下滑,應積極檢討原因,並研議規劃公股金融機構間的整併,推動金融整併目的為朝向大型化發展,以提升風險承受能力為第一考量,其次再求發揮其他併購綜效。
20 元大投信
摘錄工商A4版
2025-11-12
今年以來,陸續出現台新金併新光金、永豐金併京城銀、玉山金併保德信投信及三商美邦人壽等案件,民營金控併購大爆發。市場傳出公股金控將由投信整併先行,但排列組合相當多,從第一金、兆豐、合庫、華南永昌四合一外,還有兆豐、合庫、華南永昌三合一,以及兆豐為首、併入合庫或華南永昌的二合一案,都在市場流傳。

 對此,被點名的業者多予以否認。消息人士指出,公股投信合併除可擴大規模,最重要意義是,將作為未來主權基金的操作樞紐,藉由公股投信整併,主權基金管理機構可將部分資金委外,發揮更大的成效。

 按此構想,除投信的專業經驗,還可以市場薪資水準聘請優秀人員投效,操盤上具有優勢。另一方面,若以「四合一」為例,至9月底四投信均不在前十名之列,整併後基金規模將達3,572.2億元,排名躍升至第八大。

 惟以投信投顧公會統計來看,目前居冠的元大投信,9月底基金規模近2.6兆元,排名第二、三名的國泰投信、群益投信,基金規模也均逾兆元,財政部也曾提出報告指出,四家公股投信公司公募基金規模合計,距離前六大的基金規模門檻6,000億元以上,仍有段距離。

 除此,各公股金控投信子公司發行基金類型相近,整併並無明顯互補效益。但立法院法制局則認為,公股金融機構競爭力逐年下滑,應積極檢討原因,並研議規劃公股金融機構間的整併,推動金融整併目的為朝向大型化發展,以提升風險承受能力為第一考量,其次再求發揮其他併購綜效。
 
第 1 頁/ 共 21 頁( 420 筆)
免責聲明:
本站為未上市、興櫃股票資訊分享社群網站從不介入任何未上市股票買賣、交易,相關資訊若與主管機關資料相左以主管機關資料為準
內容如涉及有價證券或商品相關之記載或說明者,並不構成要約,使用者請自行斟酌,若依本資料交易後盈虧自負。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