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次 |
標題新聞 |
資訊來源 |
日期 |
1 |
成運電動城際巴士 長途運輸新指標 |
摘錄經濟C8版 |
2025-03-26 |
成運汽車推出自主研發設計製造的全台首輛電動城際巴士,宣布第二季投入營運,成為台灣長途運輸的新指標。2025智慧城市展暨淨零城市展與台達電合作展出虛擬電廠意象,最高規格450kW直驅馬達也成為焦點。
因應淨零排放趨勢,成運汽車2015年起致力電動巴士研發製造,電動城際巴士今年第二季正式上路,以高效能、高續航力及舒適性,成為台灣城際交通的重要選擇。
不僅助力減排淨零目標,還將改善縣市間的交通運輸。從市區公車到長途客運,由「點」擴展到「線」;電動7米中巴使公共交通運輸可望滿足「點、線、面」 達到完成最後一哩路的重要里程碑。
成運汽車結合綠能與公共運輸,經歷多次專業認證與功能驗證,2021年成為台灣首家取得示範型資格的電動巴士廠商。至去年底有398輛電巴行駛於全台;今年持續生產電動低地板與城際巴士,陸續交付首都客運集團、欣欣客運、桃園客運等業者,屆時遍布全台8縣市,成為政府推動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的重要推手。
因應再生能源政策及電業自由化政策,成運與台達合作,結合電動巴士優勢及台達能源管理強項,提出涵蓋DeltaGrid® 能源管理系統、電動車充電設備等完整智慧能源解決方案,結合電巴與虛擬電廠,展現電網韌性的重要性。透過「電動巴士x虛擬電廠」的意象,在智慧城市展進行概念性展示,期盼兼具淨零排放與供電穩定,打造穩健的電力市場。
成運自主開發450kW直驅馬達,專為長途爬坡路段的城際電動巴士設計,提供強大的動力與高效能量轉換效率,確保即使在最具挑戰性的路段也能平穩運行。身為電動巴士國家隊成員,成運透過分享在電動巴士領域的重要突破,介紹最新技術與未來計畫,秉持自主研發與創新科技精神,不斷突破技術邊界,期盼貢獻更多力量,實踐綠色公共運輸與淨零減碳。
|
2 |
成運、華德動能 衝刺電巴外銷 |
摘錄工商A4版 |
2025-03-22 |
台灣兩大電動巴士廠成運汽車、華德動能,今年力拚外銷市場。成 運21日發布,旗下20輛電動巴士在台灣時間16日抵達巴拉圭亞松森港 口;華德今年電巴已交至日本市場,轉銷超過10家客運公司,開始使 用及試用,預計全年日本銷售量有望超過50輛。
華德電巴外銷日本市場,是以華德底盤,加上駕駛控制系統及相關 軟硬體,至於電巴車身車體,由日本廠商打造。
在國內市場,華德繼20日公布與屏東汽車客運公司簽訂10輛示範型 「電動低地板大型客車」買賣合約之後,21日宣布與統聯汽車客運, 簽訂12輛「甲類電動低地板大客車」買賣合約。
華德總經理楊誌榮表示,屏東汽車客運是首次購買華德電動巴士, 預定3、4月交車完畢,至於統聯汽車客運12輛甲類電動低地板大客車 ,預定11月交貨完畢。
由成運汽車打造的電動巴士,去年底自台北港啟航,創下「智慧電 動巴士DMIT計畫」外銷首例。船運歷經三個多月抵達巴拉圭,巴拉圭 公共工程部將進行相關示範線工程作業,並展開駕駛員及技術人員的 相關培訓。
成運汽車感謝外交部、駐巴拉圭共和國大使館、巴拉圭政府,及工 作團隊的協助。
此次吊掛車輛下船、上岸狀況順利,成運將持續全力協助巴拉圭工 作團隊,期盼相關工程計畫,能如質、如期順利進行,共同朝全球2 050淨零排放目標邁進。
|
3 |
智慧城市展亮相 成運城際電巴 Q2上路 |
摘錄工商A 13 |
2025-03-19 |
成運汽車參與2025智慧城市展暨淨零城市展,展出自主研發製造的 全台首輛電動城際巴士,將於今年第二季投入營運,成為台灣長途運 輸的新指標。
由於政府推動再生能源政策,鼓勵電業自由化,成運與台達電合作 開發智慧能源解決方案,結合電動巴士與虛擬電廠,共同展現電網韌 性的重要性。
成運董事長吳定發說,成運的電動城際巴士將在今年第二季正式上 路,這款巴士具備高效能、高續航力及舒適性,可望成為台灣城際交 通的重要選擇。成運透過電動城際巴士,不僅可以達到減少碳排放的 淨零目標,還將改善縣市間的交通運輸,從市區公車到長途客運,從 「點」擴展到「線」,未來隨7米電動中巴問世,成運可望滿足公共 運輸交通「點、線、面」的需求。
成運介紹,今年展示最大亮點為自主開發的450kW直驅馬達,是專 為長途爬坡路段的城際電動巴士設計。同時成運透過「電動巴士×虛 擬電廠」的意象,在智慧城市展進行概念性展示,期盼兼具淨零排放 與供電穩定,打造未來穩健的電力市場。
截至去年底,已有398輛成運電巴在全台行駛,成運表示今年將持 續生產電動低地板與城際電巴,將陸續交付首都客運集團、欣欣客運 、桃園客運等業者,要成為政府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的重要推 手之一。
|
4 |
全台首輛 成運自主馬達城際電巴亮相 |
摘錄經濟A 18 |
2025-03-18 |
成運汽車致力於電動巴士研發製造,助力城市邁向淨零,今(18)日在2025智慧城市展(南港展覽館2館1樓及4樓攤位),展出即將上路的長途城際電巴及自主開發的直驅馬達,並與台達電共同推廣「電動巴士x虛擬電廠」意象,進行概念性展示。身為電巴國家隊成員,成運展出自主開發的450kW電巴馬達,為今年最大亮點,提供行駛於長途爬坡路段的城際電巴充足的馬力,以及為市區電巴開發的350及380kW馬達。
成運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以搶進國際電巴供應鏈為目標。今年1月交付首都客運集團26部電動巴士,接著還有70部城際電巴將在年內交車,行駛於台北至基隆、三峽、林口等地共6至7條路線,成為政府推動2030年市區公車電動化的推手。成運電巴也行銷海外,3月底第一批30台電巴將運抵友邦巴拉圭,除了掌握後續商機,也將在地設廠,利用在地資源及借助南方共同市場的免稅優惠,初期以巴西為目標。
全台市區及長途巴士共16,800輛,遊覽車達2萬輛,運輸部門排碳量次於製造、能源及住商部門居第四。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針對交通部運輸部門推出自主減碳計畫,2030年公路客運電動化將達2,800輛,電動遊覽車達220輛,2035年增至285輛,進展緩慢,應加把勁。行政院核定7年、643億經費,交通部、經濟部及環境部自2020年起,針對商用車輛電動化及無碳化,分3期推動旗艦行動計畫,2020至2022年先導期著重在技術發展,2023至2026年推廣期致力於技術成長,2027至2030年普及期邁入技術成熟,實現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
電巴業者在交通運輸減碳的角色吃重,成運在底盤、三電系統及車身座椅投入研發設計,二林科學園區的電巴新廠可進行KD件生產及整車組裝,目前推出12米、9米及7米車型,可行駛於市區及國道。
|
5 |
成運電巴銷巴拉圭 樹立經濟外交典範 |
摘錄經濟A 16 |
2024-12-10 |
政府與企業攜手拚「經濟外交」,電動巴士大廠成運汽車立下典範, 董事長吳定發表示,成運研發設計製造的快充型電動巴士,首批30台外銷友邦巴拉圭,12月7日順利在台北港上船出口,創下DMIT電巴外銷首例。
巴國政府為改善大眾運輸品質,推動「電動巴士先導計畫」,規劃採購30輛電巴,邀請我國優良廠商參與,盼取得最優惠價格及高品質與服務,進而推廣至全國各地。成運汽車多次派員赴巴國投資考察商機,巴國總統貝尼亞(Santiago Pena)今年5月率團訪台,工商部長西梅內斯(Fancisco Javier Gimenez)隨行並簽署「電巴產業合作備忘錄」,規劃導入成運最新且安全的快充型電巴,行駛於首都亞松森,並且引進智慧交通系統,打造優質大眾運輸系統,成為台灣隊打進國際盃的最佳見證。
政府因應運具電動化的全球趨勢,透過補貼客運公司及輔導電巴製造業者國產化,邁向2030年市區公車100%電動化。成運高度肯定政府的用心,經多年努力躍為電巴國家隊之首,為政策落地提供最大的助力。至2024年底共有400多台上路,遍布全台,並且積極布局海外市場,訂出全面進軍中南美洲的中長期計畫。
政府跨部會合作拚「經濟外交」,需要企業來落實,吳定發表示,成運汽車一馬當先、義不容辭,將在台巴智慧科技園區設廠的唯一台資企業,在地組裝,掌握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各成員國的廣大商機,並且創造台灣企業協助友邦政府、人民互利共榮的典範。在巴國台灣大使館協助下,明(114)年1月將完成租地簽約及動工,預定明年底完工,成為插旗中南美洲的跳板。
吳定發表示,快充設計可滿足客運業者每日營運,因充電需求縮減且不需夜間充電,減少充電樁硬體設施及停車場面積。他強調,這批輸出巴拉圭的高質量電巴,完全依台灣國家隊的規格打造,並且展現軟實力,車頭上方的路線燈及車身都有兩國國旗。硬體部分的底盤核心前後軸,由德國大廠ZF(台灣采埃孚傳動科技)供應,煞車系統(EBS)及電子懸吊系統(ECAS)規格均為一流之選;全面採用日本東芝安全性高的鈦酸鋰(LTO)電池,衰減遠低於鋰鐵或鋰三元電池,使用壽命高出一倍以上。
|
6 |
碳排有價 六都趕推綠色運具 |
摘錄工商A2版 |
2024-10-20 |
加緊腳步推動綠色運具,已為台灣大都會區的發展共識。電動巴士 大廠、成運汽車董事長吳定發19日表示,今年10月,台中市電動巴士 總數283輛,每年減碳量1.7萬噸,每噸減碳量換算價格,以歐盟近2 00歐元計算,讓業者減碳同時也有可觀的收入,全台推動減碳行動之 際,建議包括台中市在內的各地政府,可輔導業者進行碳權計算,讓 業者多些收入進帳。
吳定發是在出席中台灣綠色交通論壇時,做了上述表示。他說,一 般柴油市區公車碳排量,每公里822公克,以市區公車每天行駛200公 里,一年行駛365天計算,排碳量相當可觀。
他強調,環保與減碳是公司的兩大核心業務,電動巴士的電池廢棄 物僅其他形式鋰電池的1/27,電池搭載電量為其他形式鋰電池的1/3 ,但續航力卻為其他形式鋰電池的3倍,電池壽命也是其他形式鋰電 池的3倍,符合快充經濟效益,6輛車只需一支充電樁,不用改變現有 停車場空間規劃,每日續航里程也不受限制。
車輛中心董事長王正健說,台灣可發展有特色的智慧綠色運輸,因 為擁有自主電動巴士廠,結合資通訊技術(ICT),實現自動Level3 、4自駕電巴。目前車輛中心的自動駕駛Level 3、4技術經驗,已與 多家車廠合作,讓台灣電動巴士擁有自動駕駛Level 3、4技術。
環境部8月29日公告碳費三項子法,台灣正式進入「碳排有價」時 代,此項發展可帶動全台巴士業者,加速將柴油巴士汰換為電動巴士 的進程。
|
7 |
自駕電巴 兩大廠布局有成 |
摘錄工商A2版 |
2024-10-20 |
台灣兩大電動巴士大廠-華德動能與成運汽車,對自駕智慧電巴布 局浮上檯面。華德已完成新竹縣高鐵自駕車接駁服務的實驗計畫;車 王電則以智能公共運輸解決方案為發展主力,範圍擴及先進大眾運輸 服務、車隊管理系統,以及跨運具轉乘規畫。
車王電兼華德董事長蔡裕慶19日出席「2024台灣氣候行動博覽會( TWCAE 4)」的中台灣綠色交通論壇,他強調,推動公共載具電動化 ,被各國視為重中之重,全球巴士新車每年以複合成長率10%,至2 029年時,期待當年電巴銷售達17萬輛。
成運汽車董事長吳定發說,車輛中心與成運合作,搭載Level 3自 駕設備的智慧電巴,2024年進行自動控制轉向功能-「車道置中輔助 功能」,2025年推動緊急轉向功能,2026年執行自動控制轉向功能- 車道變換輔助功能,及2027年推動自動車道維持功能,完成上述智慧 電巴試運行。
吳定發強調,載具電動化經費補助來自政府預算、歲收,政府希望 推動載具電動化同時,可培植台灣電動車產業,進軍國際。
財團法人車輛中心主導設計的第一台自駕巴士WinBus,為國內自駕 技術產業鏈發展指標。車輛中心董事長董事長王正健說,未來城市交 通新面貌,主要為「智慧+綠色運輸」,高度自駕化電動巴士可提升 都會運輸效能,提高民眾搭乘公共運輸系統成果。
目前台灣的電動巴士廠,主要包括車王電的華德動能、和緯車輛、 成運汽車、創奕電巴,及鴻海科技集團等五家。
|
8 |
成運長途快充電巴 下季量產 |
摘錄工商A8版 |
2024-10-19 |
第四屆台灣氣候行動博覽會(TWCAE 4)18日登場,電動巴士大廠 成運汽車續搶商機,展出12米低地板電動市區巴士、長途城際快充電 動巴士,及自主設計研發的高功率自製馬達。其中,長途城際型快充 電巴可供國道客運使用,預計明年第一季量產。
為促進淨零轉型,交通部訂定2030年國內大客車全面電動化。成運 至今已交付365輛電動巴士,在台北、新北、宜蘭、桃園、新竹、台 中、彰化、嘉義及高雄,都已上路營運,遍布全台;並在去年底標得 「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旅客運輸系統」案。
至於電動巴士大廠車王電旗下華德動能,日前與首都、大都會、台 北等三家客運公司簽訂「電動低地板大型客車」買賣合約,拿下百輛 電巴大單,將於明年上半年之前出貨完畢。車王電兼華德動能董事長 蔡裕慶19日將在TWCAE 4,以「減排與智能公共運輸解決方案」為題 演講。
成運也積極拓展外銷,日前與巴拉圭工商部簽署合作協議,成運規 劃將於巴拉圭建立首個快充電動巴士底盤廠及車體廠,也將於當地建 立保修、料件供應及線上技術支援等服務系統。此外,成運也積極介 入美國、新加坡、日本等國市場。
成運說明,此次展出12米低地板市區電巴以及符合跨縣市通勤、可 供國道客運使用的城際長途快充電巴,以及自主設計研發製造的中央 直驅馬達具備450kW峰值功率、4,500N-m峰值轉矩與98%峰值效率, 純直驅無變速箱,對標全球頂尖規格,在提供高舒適性的同時,可更 為更確保行車安全
成運董事長吳定發表示,公司堅持最安全、最經濟、最環保三大理 念,電巴使用的LTO電池從無爆炸事故紀錄,電量從20%充至80%僅 需15分鐘,充放電循環可達2萬次以上。
LTO電池廢棄物只有其他形式鋰電池的1/27,電池搭載電量僅為其 他形式鋰電池的1/3,但續航力為其他形式鋰電池的3倍,電池壽命 也是其他形式鋰電池的3倍。此外,六輛車只需一支充電樁,不用改 變現有停車場空間規劃,每日續航里程更不受限制。
|
9 |
車王電成運搶電巴商機 |
摘錄經濟B4版 |
2024-10-19 |
電動巴士商機正好,交通部及環境部提報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下,電動巴士業者包括車王電(1533)、華德動能、成運汽車等全力搶攻電動巴士商機,新車款與新訂單齊出,挹注營收成長動能。
2024第四屆臺灣氣候行動博覽會(TWCAE 4)昨(18)日起至20日在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行,中台灣八縣市,包含台中市、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及嘉義市首長共同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也攜手並進找出因應的解方。
台灣電動巴士國家隊成運汽車這次共展出12米低地板電動市區巴士、長途城際快充電動巴士及高功率自製馬達,聚焦低碳永續發展,推動台灣智慧運具淨零轉型。
華德動能近日才取得首都客運100輛電動巴士訂單,華德為車王電轉投資公司,為配華德大容量電池車型,車王電子於今年也推出全新符合CCS1國際標準快充180 Kw快充充電機,結合華德智慧排程系統,有效節省人力及降低充電場站契約用電成本。
|
10 |
練兵有成 厚植電動大客車國產能量 |
摘錄經濟A 18 |
2024-07-29 |
經濟部為提供民眾高品質的國產電動大客車,近年積極投入電動大客車整車能量建立、關鍵技術開發等產業推動工作,並輔導車廠至少需使用10項(智慧化系統、電池組等)國產零組件,建立屬於臺灣自主設計製造(DMIT)的產業能量。
經多年努力已有華德、成運及創奕等業者茁壯成為交通部公告符合國產化要求合格車輛業者,經濟部為提供民眾更多元的車型可搭乘,持續推動更多車廠(如鴻華、總盈)投入發展,取得合格資格後將有更多交通部核可補助車型可供客運業者選購。市區公車外,國道客運使用的長途用車業者亦積極開發中,如成運今年4月臺灣國際智慧移動展發表長途城際型電動大客車,未來量產後將用於長途國道運輸。
充電站建立也是公車電動化推動過程重要的一環。經濟部及台電公司為此成立單一專責窗口,協助客運業解決用電申請問題,提供業者穩定充裕的電力,並鼓勵業者選用離峰充電優惠方案及發展智慧充電系統。台電為提升業者充電便利性,2022年推出電動車充換電設施電價,具備基本費低(一般電價的20%)、離峰期長(每日18小時)、價差高(尖離峰價差8元)等特色,引導業者在離峰充電降低電費支出。
此外,因都會區尋地不易,在有限的區域發展智慧充電系統更顯重要,以大南汽車北投站為例,由華德動能整體設計,是北投士林首座示範電動公車充電場域,具備車隊管理、充電智慧排程、太陽能發電、儲能系統等多功能用途,提供減碳、零噪音、綠能環保的優質電動公車整備環境。
|
11 |
建立在臺生產基地 搶攻國際市場 |
摘錄經濟A 18 |
2024-07-29 |
經濟部近年已促成華德、成運及鴻華等車廠在臺投資擴廠,並創造當地就業機會;華德投資30億於臺中港建立新廠,打造整車及底盤三電智慧化工廠,由電池組裝與測試開始、車身骨架合裝、焊接、噴塗、烤漆採自動化機械手臂完成,自動化程度達九成,並搭載自行開發的車輛電能管理與漏電偵測控制系統,提升整車生產效能及品質,臺中港新廠已於2023年投產,並成立車輛營運戰情室,掌握車輛實際運行狀況提供業者即時服務,提升妥善率及業者信賴度,曾獲前總統蔡英文讚揚為創新服務的標竿企業。
成運汽車2023年投資25億元於中科二林園區建立電動大客車園區,投入整車、電池模組╱電池箱及三電系統整合開發製造,預計2025年底完工;鴻華先進2024年投資10.6億元於高雄橋頭建立新廠,預計2025年完工。
未來國內電動大客車年產量最高上看4,700輛,除可滿足國內市場,更可藉此基礎放眼國際;華德透過日本住友商事投資入股積極推動日本市場,已將三電系統外銷至日本九州西鐵集團,今年將在九州地區投入60輛電動公車落地運行,並展開大東京地區合作,華德亦與美國OPTIMAL公司簽約,將在美國建立電動大客車廠。成運則與日本兩備(Ryobi)集團簽署合作備忘錄,預計2025年外銷電動大客車作為機場接駁與2025大阪萬國博覽會接駁車。
|
12 |
車用三展 打造移動生態系 |
摘錄經濟A 13 |
2024-04-18 |
2024年台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車用電子及台灣國際智慧移動等三大展覽昨(17)日登場,今年參展廠商與使用攤位數雙成長,是疫情過後最大規模展,今年以「360゚Mobility」為主軸,串聯跨越零配件、車用電子、ICT、半導體等產業,打造全方位移動產業生態系。
今年三項大展共吸引國內外1,000家業者參展,使用2,700個攤位。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表示,隨著AI及低軌衛星等科技應用到移動產業,未來移動載具不僅載著人類點對點移動,而是一個智能的無人駕駛空間。
本次吸引許多國際買主來台觀展,包含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烏克蘭政府採購平台、ŠKODA汽車採購代表等政府單位與重要外商,訂單商機可期。
黃志芳指出,本次展覽可以看到AI、減碳永續、安全出行、跨域鏈結趨勢,以及新創為產業帶來的創新動力;此次以「360゚Mobility」為展出主軸,集結汽機車及電動車、自駕技術業者,從整車到連網,呈現未來移動解決方案,解密未來人類出行將不限於地面,更橫跨天空及外太空,國內相關領域知名大廠全都前來參展。
黃志芳表示,本屆還有另一個亮點展區美國國家館,美國在台協會(AIT)與各州辦事處分享最新趨勢跟投資機會。
另外的亮點展區包括 XMobility新創展區,大秀AI影像辨識、AI能源效率系統等創新技術。
今年很多國內汽車零組件大廠參展,包括東陽、帝寶、巨鎧、琦玉、南晃、龍鋒、為升等指標廠商展出汽機車相關零配件產品;另外,成運汽車展示長途快充電動巴士。鴻海科技集團展出各式電動車。
另外,車用電子及車聯網應用面,參展科技大廠有微星、研華、凱銳、輝創、怡利電、神達、歐特明、公信電子等,展出相關技術。
因應電動車需求衍生出來的周邊商機,新能源專區的充電解決方案將是未來移動世代的關鍵議題,動力系統及高效能充電樁也是今年展出主軸。
|
13 |
東元電動車營收喊衝 |
摘錄經濟C4版 |
2024-04-18 |
東元(1504)積極建構全球綠色移動事業版圖,跨足快速充電樁、改裝車電氣化市場,東元機電系統暨自動化事業群總經理高飛鳶昨(17)日表示,目前電動車相關在手訂單能見度到明年,預計今年相關營收可望成長三倍,看好2025年成長幅度會更高。
2024年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昨天開幕,東元以「綠色移動夥伴-東元電動載具高效動力生態系」為主題,推出可供12米巴士使用的新產品「SiC高效直驅系統」,並展示打入美國改裝肌肉車市場的130kW二合一動力,以及可滿足船舶、機具車等應用的模組化動力系統。
高飛鳶表示,機電事業群占東元整體營收約50%,目前電動車相關在手訂單能見度看到明年,預計下半年整體接單狀況會更明朗,看好明年成長幅度更高。東元去年全年營收593.93億元,年增1.8%。
高飛鳶說,目前台灣市場訂單占東元電動車相關營收九成;東元在印度可在地供應,除降低生產成本,也符合印度在地製造需求,預期成長速度會比北美快,印度市場所需235kW的特殊輸出規格預期今年7月向客戶送樣,明年上半年量產。
東元的電巴動力系統已獲國內華德動能、成運二家電巴業者採用。今年再以模組化馬達設計模式推出直驅動力系統新產品;應用面可滿足不同巴士的尺寸,涵蓋7-12米電動巴士車型,也可滿足北美校車市場的動力性能需求。
東元動力系統積極布局北美市場供應鏈,已在美國市場接案,將原本使用於3.5噸廂型貨車的動力系統,性能改裝後應用於肌肉車或中古車電動化改裝。
東元EV相關產品拓展全球市場,今年初已在北美市場設立新銷售公司NEXE,主要產品包括電動載具充電方案。東元表示,已切入北美基礎建設的充電設施供應案,3月底完成數座公共充電站和學校巴士充電站。
東元表示,積極拓展海外電動載具市場,並串起東元綠能生態系,強化全球供應鏈布局。
|
14 |
成運高功率直驅馬達 智慧移動展亮相 |
摘錄工商A 20 |
2024-04-18 |
2024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4月17日在台北世貿南港一館隆重登場, 成運汽車17日正式發表自主研發的600hp(450kw)高功率直驅中央馬 達,以及搭載218kWh電池容量的長途城際型快充電巴,這二項重大突 破,彰顯台灣電動巴士產業的不俗實力,包括強大的自主研發能量, 以及大幅提升電動巴士的載運性能。
成運汽車董事長吳定發表示,電動巴士的核心在於底盤,底盤的核 心在於馬達,成運汽車結合20多年的底盤與車體打造經驗,自主研發 出高功率的直驅中央馬達,除了具備600hp(450kw)峰值功率,還同 時具備4,500N-m峰值轉矩以及98%的峰值效率,各項規格皆對標全球 一級馬達大廠,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始,新的直驅中央馬達將陸續配置 於成運自主研發的電動城際巴士,以及桃園機場第三航廈旅客運輸系 統(PMS)車輛。
成運展出的長途城際型快充電巴,搭載218kWh電池容量,由於電池 採用LTO鈦酸鋰材料,僅需15分鐘就能從20%電池電量補充至80%。 成運同時宣告,這次展出的城際型快充電巴即將展開「台北-高雄」 每日兩往返之實際路測,每日累積行駛里程可達到1,400公里以上, 是全球電巴最佳續航表現,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始投入量產。
今年智慧移動展,成運汽車在展場四樓L區入口第一個展位展出結 合底盤、車體到動力系統的研發與製造能力,並攜手台灣本土優質雄 厚的供應鏈,展現台灣在電動巴士產業的無限的發展潛力,透過強大 的競爭力,將與全球多國友好夥伴共同為邁向2050淨零碳排。
|
15 |
十項國產化標準 台灣電巴展實力 |
摘錄工商A 20 |
2024-04-18 |
每天清晨天還未亮,首都客運集團的敦南幹線和285最新電動巴士 ,就開始從榮總出發穿越市區到麟光新村,不只首都,還有欣欣、國 光、大南等客運業者,在宣告新電巴上路活動中,皆表達對政府推動 電動公車補助政策的謝意,對提供國產化電巴業者,也感謝能成為綠 能運具的合作夥伴。
台灣推動產業升級的過程中,電動巴士產業是重中之重。政府宣告 今年起7年推動期程將以643億,達到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目標 ,交通部四月舉辦「電動大客車成果發表研討會」,請來2家通過電 動大客車示範計畫10項關鍵零組件國產化、智慧化,及自動化的成運 、華德汽車,說明國內電動大客車生產技術現況與發展,也請3家客 運業者經驗分享,會中產官學界積極為台灣電巴產業提供建議。
交通部主祕黃荷婷強調,淨零排碳為世界各國趨勢,政府推動客運 國產化,除滿足國內客運業者汰換車輛需求,還能帶動產業發展,很 高興看到過去3年有華德及成運汽車2家業者,完成10項關鍵零組件國 產化等要求,不僅打造優質安全電動大客車產品,還可進軍國際市場 ,成產官學合作大典範。
相關部會人士也表示,推動電動大客車國產化流程和規範非常嚴謹 ,畢竟屬大眾運輸工具,政策已嚴格規定各項國產化品質,徹底厚植 台灣電巴產業實力,就不會有通過家數的議題。推動3年來已有華德 和成運,長期投入研發人才,耗費多年心血,並突破重重困難下,才 通過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10項關鍵零組件國產化等,已有近千台正式 上路,對公眾運輸而言,先求品質安全有保障,電巴的產量並不是問 題,只要在產官學共同支持下就能達成。
電巴專家則以民航客機生產製造為例,全世界製造民航客機以空中 巴士、波音兩家為主,就能接下幾乎全世界的空巴訂單。專家也分析 ,長期以來電巴全球市占率最高的是陸商,因為歐美廠商對電巴興致 缺缺,而中國供應鏈遭歐美圍堵,此時,台灣電巴只要能掌握自製能 力,就有機會打入國際,此時需要政府更大的能量支持,扶植已有技 術和產能經驗的台灣電巴業者,在國家政策帶領下,先在台灣市場練 兵,再打向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