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認證:
7578
台北股市

0981-868755

02-22508952

廣告連結
QRCode 便捷網址連結

首頁 > 公司基本資料 > 益鼎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 個股新聞
個股新聞
公司全名
益鼎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個股新聞
項次 標題新聞 資訊來源 日期
1 大學師生創業路 摘錄工商A8版 2025-02-07

【沈立平■創投公會會員、益鼎創投業務協理/】

  大學教授或學生創業必須找到市場真實需求,才能事半功倍。一般 創業理想順序是從Why(為什麼)出發、然後才是How(怎麼做)及W hat(做什麼)。學研創業往往卻是反著做,往往都是從What(先有 一個技術或產品)出發,然後再找應用,面對不是產業和客戶最痛的 需求,就需要花時間去教育市場,這就像是手上拿著一個槌子,到處 找釘子,如此創業開展就會比較辛苦。

  Why(為什麼)很重要,是因為創業很辛苦,創業失敗是常態,成 功是極少數特例。創業路上一定會遭遇到失敗和大小不等的挫折,要 能找到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要找到自己的使命和熱情,與身邊的 夥伴一起砥礪前行。因此,筆者都會鼓勵像是參與FITI計畫的創業團 隊,參與相關計畫的過程中,不要忘記跟同梯的同學持續保持聯繫, 在創業這風雨路上,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同伴一起,成彼此支持的力 量。

  至於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和創業的需求探尋上,筆者建議盡可能採 用開放式問題,而不要過多引導,例如直接問客戶這個問題/解決方 案重不重要?創業如果是一個完全沒有需求的事情,也還真的不容易 ;但很可能只是一個弱需,並非目標客戶的當務之急,所以就會遇到 目標客戶遲遲不願意付費買單,公司發展速度緩慢的窘境。

  最後也是最常見的情形是,大學教授的項目創業,往往會有捨不得 辭去現有的教職工作情形,大學教授其實都是絕頂聰明、思考縝密、 技術有一定獨特之處,但大學教授創業最大問題就是「決心」和「退 路」,大學教授多半會用留在學校可以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優秀學生 來源、有教授頭銜更好與接洽生意等等理由去說服投資人,這其實也 是在說服自己不辭職的正當性,但是創業九死一生,必須更有決心往 前,創業中很多雜音和猶豫,把自己這些退路都斬斷,義無反顧往前 ,反而更有成功機會。

  所以給大學教授創業建議是,「大學教授創業想成功,最重要還是 破釜沉舟的決心和信念。你都義無反顧的往前衝,才能吸引優秀的人 才放棄手邊的機會跟你一起。」台灣教授創業最成功例子就像是力旺 電子創辦人徐清祥博士,力旺電子現在市值已經超過2200億,2000年 徐博士創辦力旺電子前,已經是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及電子所所長, 在40歲年紀辭去大學教授職務,毅然投入

  創業,才能打造今天的力旺電子。

  創業想成功,你自己必須先破釜沉舟、義無反顧地投身下去。
2 創投的創新轉型—永續型創投及創投上市 摘錄工商A8版 2024-10-18
 創投雖然投資創新、投資改變、投資影響力,但是過去創投經營上 卻未曾有過大幅度創新及變革,2021年美國最著名創投機構Sequoia 開始新的變革,設立無存續期的永續創投基金型態,藉此可以更長期 持有優秀公司股票,而不是急著處分變現,這要從Sequoia的投資歷 史說起。

  Sequoia在1979年參與了蘋果(Apple)投資項目,蘋果並在1980年 12月在那斯達克(NASDAQ)上市,Sequoia持股18個月後就以600萬美 元價格出售了其持有蘋果股份,僅一年半就獲得40倍於投資本金的回 報,這個成績非常亮麗,但Sequoia仍然因此失去了分享蘋果後面驚 人的高增長成果的機會。在蘋果這個項目上獲利40倍,最終卻變成了 Sequoia投資史上犯下的最大錯誤之一。Sequoia對此做了全面反思, Sequoia後來開始強調長期投資的理念,要求公司必須加強持有優質 標的公司的耐心。

  ■公司上市櫃後往往才是高成長的開始,創投越晚賣賺越多

  由於過早處分蘋果股票上的失誤,Sequoia決定提高持有投資的耐 心,其他創投機構期限一般都在十年以內,Sequoia不少基金的期限 被延長到16~17年。Sequoia於1999年向Google投資了1,250萬美元, 2004年Google成功上市,按當時的股價,Sequoia收益在200倍以上, 但Sequoia還是堅守到2006年才套現退出。其實投資到好公司的股票 是越晚賣賺越多。

  從Sequoia投資經驗及創新變革來分析台灣創投轉型成永續型創投 及創投上市的看法與觀點。

  台灣創投基金普遍也是以7~10年為存續年限,這是從美國矽谷引 進的,台灣創投剛邁入40年,多數也是採用7~10年的基金存續期, 如果基金存續期將屆,除了新創投資將暫停,另外就是必須在基金到 期前積極進行投資部位清理,讓創投基金到期前可以順利把資金還給 創投股東。

  Sequoia和益鼎創投等國內外有足夠投資歷史的大型創投基金早就 發現,大多數的情況下,被投資公司上市櫃後才是高速成長的開始, 而不是陪伴一家新創公司走過最辛苦的初創階段,在其上市櫃後就迫 於基金存續期壓力而急著處分,1997年亞馬遜(Amazon)上市掛牌市 值約4億美元,現在Amazon市值已接近近2兆美元,還有更多的案例可 以佐證長期陪伴優秀公司成長才可以創造更大的收益及股東回報。

  ■永續型創投上市櫃,創造股東退場與投資人進場機制

  但創投基金從有限存續年限走向永續型創投的挑戰之一,就是每個 創投股東對於投資時間容忍程度不盡相同,有的股東長久放著也沒關 係、有的股東可以放上十幾年、但還是會有股東覺得7~8年就已經太 久,所以一個合理的創投股東退場機制也相應產生,這就是讓永續型 創投也走向上市櫃,而永續型創投個別股東在投資理念、時間感、臨 時有資金需求,就可以主動在公開市場上實現退場。

  另外就是創投股東往往也都是有一個最低投資門檻限制,例如3千 萬或5千萬,而且一般散戶/中實戶即便有錢,還不一定投得進最一線 頂尖創投如Sequoia、A16Z等,但在創投上市交易後也就開啟一定資 產的股東除了台股、美股、固定收益及房地產投資選擇外,也可以一 些資金配置(1~3%)在產業投資相對前沿、數位創新、高(黑/深 )科技、尖端學研創業項目上。

  最後就是台灣創投過去7~10年的基金存續期限制,其實也直接影 響了創投投資決策和投資標的選擇,因為必須趕時間為創投股東做負 責任退場,就沒辦法投資在相對早期的投資項目,因為除了投資陪伴 、還有投資後的處分時間都要考量在內,但是如果是永續型創投,就 可以在投資部位中一定比例放在產業前沿/創新投資上,進而協助台 灣整體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的健全和資金活水。

  台灣創投今年邁向第40年,期待台灣創投也可以持續隨著時代,創 新求變,成為台灣創業家們打下扎實基礎,放眼國際的重要推動力。
3 Venture Star新北新創之星 十強出爐 摘錄工商B1版 2024-08-19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攜手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首創「2 024 Venture Star新北新創之星挑戰賽」,共吸引全台74家新創團隊 報名參賽,日前舉行第二階段Pitch Day,由益鼎創投、台新創投、 AppWorks等21位專精不同產業領域的創投代表擔任評審,已選出十組 入圍團隊進入輔導階段。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局長邱兆梅表示,「Venture Star新北新創之星 」是新北市政府為了尋找並協助優秀科技新創打造的挑戰賽,結合創 業競賽與輔導加速計畫,旨在讓更多優秀團隊能接觸專業創投輔導資 源。本年度為活動第一屆,徵件主題設定為「AI人工智慧」及「ESG 綠能永續」。

  來自全台的74組團隊中,創業內容涵蓋法律科技、多媒體科技、電 動車及智慧物流等前瞻領域,第一階段透過書面審查選出的50組團隊 在第二階段的兩天Pitch Day中,向創投評審展示其創新產品、服務 與商業模式,水準實力相當高。第二階段的十組入圍團隊將進入為期 三個月的輔導階段,使團隊加速成長。

  「2024 Venture Star新北新創之星挑戰賽」不僅為新創團隊提供 展示創新成果的舞台,更提供大量創投資源,為團隊成長提供強有力 的支持。自8月起,十組入圍團隊將由創投評審擔任業師,各自進行 一對一實際訪視輔導,同時亦將開始進行六場輔導課程,主題包括募 資簡報、商業計劃書、財務規劃及估值等,最終將在10月30日進行決 賽,角逐30萬獎金,爭取創投陪跑資格。競賽官網:https://ntpc- venturestar.com.tw/。
4 台灣創投40:再創經濟奇蹟的關鍵力量 摘錄工商A8版 2024-04-19
今年,我們將慶祝台灣創業投資行業發展的第40周年,這不僅是台 灣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象徵著我們站在新的起點,迎接新 的機遇與挑戰。

  ■李國鼎引進制度,施振榮於1984年首創宏大創投

  回首1983年時,李國鼎資政率團赴美考察美國科技及產業發展,了 解創投是一個國家創新及發展的最主要動力,當時台灣萌芽中的科技 產業亟需資金挹注,故將美國創投制度引進台灣,行政院制定「創業 投資事業管理規則」,藉此台灣得以透過創投協助產業轉型與發展。 1984年由施振榮先生成立台灣第一家創投公司宏大創投,後來包括H & Q、Walden等國際知名的創投基金,在當時的交通銀行配合下陸續 成立創投基金,開啟台灣創業投資事業的發展。

  1995到2005年是台灣創投的黃金時代。全盛時期台灣有超過200支 創投基金,募集管理的資金超過1,500億元。台灣的半導體及資通訊 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創投業一直扮演著關鍵的支持力量,事實上, 台灣幾乎所有重要的科技事業背後,都有創投的身影,見證了創投對 台灣科技產業發展的卓著貢獻。當時,除了美國的創投有得天獨厚的 新創投資環境之外,台灣與以色列在創投領域的發展經驗,也是全球 各國爭相學習的典範,這充分展現了台灣創投業當年的蓬勃活力。

  40年前政府以租稅優惠為誘因,引進創業投資,大舉投資策略性工 業,打造台灣經濟奇蹟。準總統賴清德的競選政見要以創新驅動再創 台灣經濟奇蹟,若要成就這項政見一定要有創投業的投入參與。

  ■賴政府要以創新驅動成長,創投參與不可或缺

  在過去20年間,雖然台灣科技產業屢獲豐收,但政府卻取消了當年 的激勵措施。與此同時,新加坡已超越台灣,成為亞太地區的新創天 堂,日本在新創投資上的力度也已超越台灣,去年中小企業處升格為 中小暨新創企業署的舉措,與日本設立專門的新創大臣相比,顯示出 台灣政府對於新創的關注仍有所不足,未來政府如果沒有加大對創投 及新創的支持,對台灣未來的產業發展非常不利。

  台灣新創常常表示沒有足夠資金發展,其實台灣累積這麼幾十年的 的資金規模真的不小,但為數眾多的投資都放在海外,例如人壽保險 超過34兆元的資產規模,近70%投資在海外。其他還有銀行機構、企 業及個人的海外投資部位也都相當可觀,另外就是將主要投資項目配 置在房地產及上市櫃的股票投資上。

  ■五大建言,盼能吸引更多資金「投資台灣」

  台灣大量的資金投資海外除了匯率、利率等風險外,主要都是用相 對廉價方式投資海外,賺取微薄的利息錢,也可以看作是讓美國等其 他國家利用這些廉價資金去投資、建設其國家未來的產業。政府應以 政策引導1-2%資金導引至創投及新創事業,投資新創、投資台灣、 投資未來,鼓勵「加大投資」和「勇於創新」去推動台灣繼續向前, 迎向下個世代的挑戰。

  面對未來,創投公會深感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因此,我們積極籌備 並提出一系列重大的政策建議案,旨在進一步推動台灣的創新與創業 生態系發展。這些政策建議不僅響應了賴清德總統當選人的政見,也 是我們共同期望以創新驅動台灣經濟的第二次奇蹟。具體來說,我們 的政策建議包括:

  一、擴大天使投資抵減適用範圍,全面鼓勵營利事業及創投公司投 資新創。

  二、以租稅誘因鼓勵新設創投基金高比例投資新創,引導社會游資 投資新創。

  三、調低有限合夥創投事業投資新創適用租稅穿透之門檻。

  四、協助交易所及櫃買中心建構完善的新創資本市場,實踐每年百 家新創出場的目標。

  五、提供租稅誘因鼓勵大企業併購新創事業。

  每個時代創投的使命,就是去開創新的時代。回首40年前,前人為 台灣打下堅實基礎,放眼下個40年,我們背負使命就是為下一代開創 未來的台灣產業新格局,在我們眼前有威脅、有挑戰、但有更大的機 會,這一個重要的時間轉折點上,創投用創新及勇於承擔風險的投資 邏輯,去完成時代賦與的使命和歷史責任。

 
第 1 頁/ 共 1 頁 共( 4 )筆
 
 
免責聲明:
本站為未上市、興櫃股票資訊分享社群網站從不介入任何未上市股票買賣、交易,相關資訊若與主管機關資料相左以主管機關資料為準
內容如涉及有價證券或商品相關之記載或說明者,並不構成要約,使用者請自行斟酌,若依本資料交易後盈虧自負。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