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認證:
8716
台北股市

0981-868755

02-22508952

廣告連結
QRCode 便捷網址連結

首頁 > 最新消息 > 未上市即時新聞
未上市即時新聞
~ 訊息來源 全部收起全部展開
項次 股票名稱 標題 訊息來源 日期
1 富邦人壽
摘錄工商A2版
2025-11-11
金融市場熱絡,台股、美股大漲且新台幣持穩,助推金控獲利大爆發,金控雙雄10月獲利都比去年同期暴增。13家金控10月獲利出爐,單月大賺737.5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78.1億元或年增105.19%,累計前十個月稅後純益5,065.36億元,扣除原新光金前六個月虧損295.47億元後為4,769.89億元,排名史上同期第三高,僅次於2024年5,369.24億元、2021年5,275.9億元。

 觀察前十個月獲利表現,以金控雙雄來看,富邦金領先衝破千億元達1,088.4億元,國泰金942.2億元,之後依序是中信金673.43億元,及台新新光金、兆豐金、元大金均破300億元。獲利年增率以合併後的台新新光金年增88.99%領先,其次為玉山金30.99%,其他二位數成長的還有華南金14.45%、永豐金13.49%。

 富邦金10月稅後純益179.2億元、年增約97%,前十個月累計1,088.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7.51元,蟬聯金控獲利王寶座。

 富邦金子公司獲利動能強勁,富邦金及富邦人壽10月獲利均為同期新高,台北富邦銀行、富邦證券10月及累計獲利同步締造同期新高。

 在富邦人壽方面,10月稅後純益123.5億元、年成長114%,累計稅後純益602億元;北富銀10月稅後純益32.3億元、年成長46%且為歷年10月新高,累計稅後純益324.1億元、年成長19%,已超越去年全年獲利,續創歷史新高。

 國泰金方面,10月稅後純益194.4億元,較去年同期暴增2.57倍;前十個月累計達942.2億元,EPS達6.16元。國泰金啟動獲利多引擎,國泰世華銀、國泰產險及國泰投信累計稅後純益續創同期新高,國泰證券也締造同期次高。

 至於國壽10月稅後純益148.1億元,累計492.1億元;國泰世華銀10月稅後純益37.3億元,前十月384.1億元、年成長12.2%,更已超越去年全年的342.2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台新新光金10月稅後純益78.4億元,再寫歷年單月新高,年增高達532.3%;前十月累計338.3億元,為同期新高,年增率88.99%,EPS為1.88元。主力獲利引擎台新銀行10月稅後純益22.2億元、創歷年單月次高,前十月176.8億元、創同期新高。
2 國泰產險
摘錄工商A2版
2025-11-11
金融市場熱絡,台股、美股大漲且新台幣持穩,助推金控獲利大爆發,金控雙雄10月獲利都比去年同期暴增。13家金控10月獲利出爐,單月大賺737.5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78.1億元或年增105.19%,累計前十個月稅後純益5,065.36億元,扣除原新光金前六個月虧損295.47億元後為4,769.89億元,排名史上同期第三高,僅次於2024年5,369.24億元、2021年5,275.9億元。

 觀察前十個月獲利表現,以金控雙雄來看,富邦金領先衝破千億元達1,088.4億元,國泰金942.2億元,之後依序是中信金673.43億元,及台新新光金、兆豐金、元大金均破300億元。獲利年增率以合併後的台新新光金年增88.99%領先,其次為玉山金30.99%,其他二位數成長的還有華南金14.45%、永豐金13.49%。

 富邦金10月稅後純益179.2億元、年增約97%,前十個月累計1,088.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7.51元,蟬聯金控獲利王寶座。

 富邦金子公司獲利動能強勁,富邦金及富邦人壽10月獲利均為同期新高,台北富邦銀行、富邦證券10月及累計獲利同步締造同期新高。

 在富邦人壽方面,10月稅後純益123.5億元、年成長114%,累計稅後純益602億元;北富銀10月稅後純益32.3億元、年成長46%且為歷年10月新高,累計稅後純益324.1億元、年成長19%,已超越去年全年獲利,續創歷史新高。

 國泰金方面,10月稅後純益194.4億元,較去年同期暴增2.57倍;前十個月累計達942.2億元,EPS達6.16元。國泰金啟動獲利多引擎,國泰世華銀、國泰產險及國泰投信累計稅後純益續創同期新高,國泰證券也締造同期次高。

 至於國壽10月稅後純益148.1億元,累計492.1億元;國泰世華銀10月稅後純益37.3億元,前十月384.1億元、年成長12.2%,更已超越去年全年的342.2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台新新光金10月稅後純益78.4億元,再寫歷年單月新高,年增高達532.3%;前十月累計338.3億元,為同期新高,年增率88.99%,EPS為1.88元。主力獲利引擎台新銀行10月稅後純益22.2億元、創歷年單月次高,前十月176.8億元、創同期新高。
3 富邦人壽
摘錄工商A2版
2025-11-11
國內外股市屢創新高,壽險公司資本利得豐厚,締造獲利佳績。統計10月六大壽險合計賺進394.98億元、年增2.95倍,累計稅後獲利達1,403.67億元,年減42.75%。

 壽險龍頭國泰人壽10月稅後純益148.1億元、年增6.26倍,累計稅後賺進492.1億元,年減29%;10月獲利表現亮眼,主要反映資本利得及經常性收益挹注。

 國壽指出,市場受美中貿易僵局緩解及聯準會再次降息激勵,同時美股企業財報亮眼,帶動科技股領漲大盤,致股市持續走揚。國壽掌握波段操作,伺機實現資本利得,並在經常性收益挹注下,整體獲利表現亮眼。

 富邦人壽10月稅後純益123.5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114%;累計稅後純益602億元,年減28%。10月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為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基金配息收入。

 富邦人壽表示,10月多國股市指數續創新高,台股亦持續突破創高,台股部位實現部分資本利得。10月新台幣匯率貶值2.8角、貶幅0.92%,有助壽險公司持續累積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後續仍將持續監控市場,動態調整避險部位,以妥善管理匯兌損益。

 南山人壽保險本業表現穩健,受惠於穩定的經常性收益及資本利得挹注,10月稅後純益48.11億元,累計稅後純益254.71億元。

 凱基人壽10月單月稅後獲利36.09億元,較去年10月成長2.2倍,但受到匯損衝擊,前十月稅後獲利128.72億元,仍較去年同期212.58億元衰退近四成。

 受惠於大盤上漲,公司掌握波段操作,藉機實現資本利得,新光人壽10月稅後純益20億元,今年累計稅後淨損減至292億元。

 受惠台股上揚,台灣人壽實現資本利得,10月稅後獲利19.18億元;由於今年以來新台幣升值6.61%,匯兌損失增加,累計稅後獲利196.5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12.31億元下滑7%。
4 南山人壽
摘錄工商A2版
2025-11-11
國內外股市屢創新高,壽險公司資本利得豐厚,締造獲利佳績。統計10月六大壽險合計賺進394.98億元、年增2.95倍,累計稅後獲利達1,403.67億元,年減42.75%。

 壽險龍頭國泰人壽10月稅後純益148.1億元、年增6.26倍,累計稅後賺進492.1億元,年減29%;10月獲利表現亮眼,主要反映資本利得及經常性收益挹注。

 國壽指出,市場受美中貿易僵局緩解及聯準會再次降息激勵,同時美股企業財報亮眼,帶動科技股領漲大盤,致股市持續走揚。國壽掌握波段操作,伺機實現資本利得,並在經常性收益挹注下,整體獲利表現亮眼。

 富邦人壽10月稅後純益123.5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114%;累計稅後純益602億元,年減28%。10月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為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基金配息收入。

 富邦人壽表示,10月多國股市指數續創新高,台股亦持續突破創高,台股部位實現部分資本利得。10月新台幣匯率貶值2.8角、貶幅0.92%,有助壽險公司持續累積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後續仍將持續監控市場,動態調整避險部位,以妥善管理匯兌損益。

 南山人壽保險本業表現穩健,受惠於穩定的經常性收益及資本利得挹注,10月稅後純益48.11億元,累計稅後純益254.71億元。

 凱基人壽10月單月稅後獲利36.09億元,較去年10月成長2.2倍,但受到匯損衝擊,前十月稅後獲利128.72億元,仍較去年同期212.58億元衰退近四成。

 受惠於大盤上漲,公司掌握波段操作,藉機實現資本利得,新光人壽10月稅後純益20億元,今年累計稅後淨損減至292億元。

 受惠台股上揚,台灣人壽實現資本利得,10月稅後獲利19.18億元;由於今年以來新台幣升值6.61%,匯兌損失增加,累計稅後獲利196.5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12.31億元下滑7%。
5 臺灣銀行
摘錄工商A2版
2025-11-11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10日赴合庫金控總部考察,近期民營金控併購動作積極,立委關切公股金控規模被超車。對此,財政部次長阮清華強調,已鼓勵公股留意,看看有沒有適合標的,如經評估有綜效、可行的話,財政部持樂觀其成態度。

 此外,他並提到,公股董總薪資已經有17年未調,未來希望有機會調整,如公股董總薪水自2008年以來「一毛未調」,甚至隨員工薪資調升,出現副總級薪資逼近總經理情況,更與民營銀行差距愈來愈大,希望立法院能支持調整,讓公股得以吸引人才,並呼籲不要以「肥貓」角度看待。

 立法院財委會考察合庫,針對立委提及,公股金控要能恢復以往榮耀,必須用人唯才,目前公股董總薪水與民營機構差距太大,同時也要掌握虛擬貨幣、AI等趨勢。

 阮清華表示,財政部確實注意到,因幾家民營金控陸續出手併購,公股金控有規模逐漸落後的情形,財政部持續鼓勵公股留意是否有適合的標的,也希望內部不斷成長,目前,公股在企金方面具優勢,也請公股慢慢推動消金。

 此外,阮清華說明,公股董總薪水自2008年以來「一毛未調」,隨著員工薪資年年調升,已出現副總級薪資逼近總經理的情況,與民營銀行差距也愈來愈大,舉例,有大型民營銀行高層年薪達1億元,公股則大約落在700萬元左右。

 據了解,現行泛公股金融事業董總薪資標準,是多年前立法院決議的上限,國營公股金融事業如臺灣銀行、土地銀行及輸出入銀行等,薪資行情更低。

 阮清華坦言,財政部希望立法院能支持調整,以吸引人才進入行庫,也呼籲外界不要以「肥貓」角度看待。

 針對併購的議題,公股金控高層認為,「公民併」難度較高,「公公併」相對可行,若能整合各公司資源,將可節省系統建置成本,且各公股金控主要均以銀行為主體,證券、保險子公司規模較小,如果能整併起來,更有望朝區域性的標竿銀行目標前進。

 不過也有公股銀行高層坦言,如臺銀、土銀等完全國營銀行,如要討論合併,第一關就會先卡在工會態度,無論是公股併民營或公股之間整併,需要等待好標的、好時機點,也要考量股權因素,以及合併綜效,尤其是否能夠真正提高市場競爭力。
6 土地銀行
摘錄工商A2版
2025-11-11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10日赴合庫金控總部考察,近期民營金控併購動作積極,立委關切公股金控規模被超車。對此,財政部次長阮清華強調,已鼓勵公股留意,看看有沒有適合標的,如經評估有綜效、可行的話,財政部持樂觀其成態度。

 此外,他並提到,公股董總薪資已經有17年未調,未來希望有機會調整,如公股董總薪水自2008年以來「一毛未調」,甚至隨員工薪資調升,出現副總級薪資逼近總經理情況,更與民營銀行差距愈來愈大,希望立法院能支持調整,讓公股得以吸引人才,並呼籲不要以「肥貓」角度看待。

 立法院財委會考察合庫,針對立委提及,公股金控要能恢復以往榮耀,必須用人唯才,目前公股董總薪水與民營機構差距太大,同時也要掌握虛擬貨幣、AI等趨勢。

 阮清華表示,財政部確實注意到,因幾家民營金控陸續出手併購,公股金控有規模逐漸落後的情形,財政部持續鼓勵公股留意是否有適合的標的,也希望內部不斷成長,目前,公股在企金方面具優勢,也請公股慢慢推動消金。

 此外,阮清華說明,公股董總薪水自2008年以來「一毛未調」,隨著員工薪資年年調升,已出現副總級薪資逼近總經理的情況,與民營銀行差距也愈來愈大,舉例,有大型民營銀行高層年薪達1億元,公股則大約落在700萬元左右。

 據了解,現行泛公股金融事業董總薪資標準,是多年前立法院決議的上限,國營公股金融事業如臺灣銀行、土地銀行及輸出入銀行等,薪資行情更低。

 阮清華坦言,財政部希望立法院能支持調整,以吸引人才進入行庫,也呼籲外界不要以「肥貓」角度看待。

 針對併購的議題,公股金控高層認為,「公民併」難度較高,「公公併」相對可行,若能整合各公司資源,將可節省系統建置成本,且各公股金控主要均以銀行為主體,證券、保險子公司規模較小,如果能整併起來,更有望朝區域性的標竿銀行目標前進。

 不過也有公股銀行高層坦言,如臺銀、土銀等完全國營銀行,如要討論合併,第一關就會先卡在工會態度,無論是公股併民營或公股之間整併,需要等待好標的、好時機點,也要考量股權因素,以及合併綜效,尤其是否能夠真正提高市場競爭力。
7 瓜瓜園
摘錄工商A 14
2025-11-11
為臺灣地瓜產業第一品牌,以「產、製、儲、銷多元化」獨特的商業模式,從契作栽培、智慧化的田間管理,到現代化加工製程全程掌控,讓臺灣的天然美味走向國際,擦亮臺灣傳統農業的招牌,更定義現代智慧農業的嶄新典範。
8 貝爾威勒
摘錄工商A 14
2025-11-11
以臺灣為全球總部,積極投資高階產品研發,把智慧製造等核心價值留在臺灣,充分展現根留臺灣的決心。擁有高速、高電流及耐環境的專業設計能力,持續獲得設計與創新獎項,展現技術實力與市場競爭力,為臺灣產業的標竿。
9 亞福儲能
摘錄工商A 16
2025-11-11
 亞福儲能(APh ePower)於2025能源週提出動態儲能技術的創新應用及發展「科技碳權」的機會。發展總監蘇修賢表示:「我們具國際碳權專案與方法學的專業及領先地位,成為科技碳權(Technology-based Solutions)先行者的初衷不變,以儲能科技的減碳成果實現成可量化的碳權價值,推動台灣躋身全球碳經濟產業鏈,深具意義。」

 依國際自願性碳權標準,科技碳權專案類型主要為提升能源效率的新進技術或設備,透過定期監測與第三方驗證,將減碳成果轉化為具交易價值的碳權,成為企業邁向永續的重要策略。

 亞福在簡報中展示多項創新應用,包含今年榮獲R&D 100 Awards的「電梯動態儲能系統」,運用自主研發的動態儲能技術,降低電梯耗能達40%,兼具安全、不斷電救援的功能。

 同時,藉由亞福提出全球首創電梯碳權方法學,已獲國際碳權標準Gold Standard認證,創造出碳權價值。

 除電梯儲能外,亞福創新Hybrid混合動力技術亦備受矚目,對比純油機車的油耗表現提升30%,碳排下降80%,更可依國際CDM方法學申請碳權;亞福動態儲能技術應用於備援電池模組(BBU),其優勢提供資料中心穩定的備援電力,並實現跨機櫃的電力補位,應對智慧工廠能耗挑戰,實現高效率、低排放運作,是AI數據中心重要的儲能技術。

 同時,亞福「APh+能源管理系統」整合節能監測、碳點數轉換與金融串接,打造共享碳權經濟生態,協助企業量化減碳效益、實現ESG價值。

 目前,亞福儲能已成為國際儲能碳權方法學聯盟唯一亞洲成員,參與全球碳權標準制定,憑藉獨家動態儲能專利與能效演算法,亞福以「台灣研發、國際認證、全球榮耀」的實力,展現在科技碳權領域的關鍵影響力。
10 財金資訊
摘錄工商A 11
2025-11-11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10日赴合作金庫銀行考察普發現金業務概況,據財政部統計,目前登記入帳人數已逾500萬人。普發現金1萬元預計於12日起入帳,但颱風鳳凰逼近,立委關切入帳時程是否受影響,財金公司說明,原則上會如期入帳,僅少數銀行如遇颱風假批次作業可能延後,會再與銀行協調。

 普發現金預登記11月5日開跑,財金公司統計,首日登記人數達123萬人,次日登記人數104萬人,第三日至第五日登記人數均在75萬人左右,登記情形逐漸穩定;11月10日全面開放登記入帳,截至目前為止,登記人數已超過500萬人。

立委詢問,普發現金入帳作業將於12日起啟動,若當天放颱風假,入帳時間會不會延後?對此,財金公司董事長林國良表示,原則上若台北市放假,金融機構就會跟著放假,假日會影響銀行批次作業,每個銀行作業時點不同,多數銀行仍會如期入帳,僅少數規模較小的銀行,入帳時間可能受影響。財金公司並預估,12日當天將有900萬人至1000萬人領到普發現金1萬元。合庫銀主管則補充,當天批次作業跑完就會直接入帳,預計12日上午10點前,使用合庫帳戶直接入帳的民眾,就能看到帳戶有餘額。

財金公司指出,目前普發現金網站造訪人次逾1,600萬人,與2023年普發6,000元時相比,開放登記前五日網站訪客均有成長,但每日實際登記人數減少,推估主要因此次政策宣導奏效,大多數民眾知道不用急,之後再陸續申請。財金公司亦表示,之後視申請情況,會努力將登記入帳由2日逐步提升至即時入帳。

以2023年普發現金整體發放情形來看,以登記入帳比例占近4成最大宗,其次是ATM領現約23%,未領取比例僅0.3%。財政部次長阮清華表示,推估這次領取比例應會差不多,但因為領取時間還很長,之後持續觀察。
11 富邦產險
摘錄工商A 11
2025-11-11
金控旗下四大產險公布10月自結獲利,整體表現亮眼,其中富邦產與國泰產不僅雙雙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前十個月獲利均突破1.5個資本額,展現強勁的獲利實力。產險業整體承保績效維持良好,加上下半年股債資產評價回升,投資收益亦同步挹注獲利,全年獲利更上一層樓機率相當高。

富邦產險表示,10月稅後純益5.8億元,前十月累計達56.9億元、年增63%,每股稅後純益(EPS)18.95元,創歷史同期新高,累計獲利已超過資本額的1.8倍。各險種業務表現穩健,其中工程險及傷健險10月簽單保費分別成長18%及14%,車險業務也維持高於市場平均的成長動能;累計前十月簽單保費收入581.1億元、年增4%,簽單市占率24.1%,穩居市場龍頭。

 國泰產險同樣締造佳績,10月稅後純益3.2億元,前十月達31.2億元、年增29%,EPS為15.58元,同樣超過資本額1.5倍。國泰產指出,因擴展新客戶接觸及續保業務契機,結合通路特性制定行銷策略,精準觸及客戶需求,提升業務績效今年積極拓展新客戶與續保市場,並結合通路特性制定精準行銷策略,推升整體業務量。10月簽單保費28.5億元,累計簽單保費331億元、年增8%,其中工程險及車險分別成長42%與6%,損失率維持良好。

兆豐產險10月稅後純益0.59億元,前十月累計7.13億元、年增近91%,EPS為2.17元,主要受惠於承保利差與投資收益改善;華南產險10月稅後純益1.37億元,前十月累計14.07億元、年增13.5%,EPS為7.03元。

法人表示,今年產險業理賠壓力穩定,在下半年投資收益顯著回升,推升整體全年獲利表現。
12 國泰產險
摘錄工商A 11
2025-11-11
金控旗下四大產險公布10月自結獲利,整體表現亮眼,其中富邦產與國泰產不僅雙雙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前十個月獲利均突破1.5個資本額,展現強勁的獲利實力。產險業整體承保績效維持良好,加上下半年股債資產評價回升,投資收益亦同步挹注獲利,全年獲利更上一層樓機率相當高。

富邦產險表示,10月稅後純益5.8億元,前十月累計達56.9億元、年增63%,每股稅後純益(EPS)18.95元,創歷史同期新高,累計獲利已超過資本額的1.8倍。各險種業務表現穩健,其中工程險及傷健險10月簽單保費分別成長18%及14%,車險業務也維持高於市場平均的成長動能;累計前十月簽單保費收入581.1億元、年增4%,簽單市占率24.1%,穩居市場龍頭。

 國泰產險同樣締造佳績,10月稅後純益3.2億元,前十月達31.2億元、年增29%,EPS為15.58元,同樣超過資本額1.5倍。國泰產指出,因擴展新客戶接觸及續保業務契機,結合通路特性制定行銷策略,精準觸及客戶需求,提升業務績效今年積極拓展新客戶與續保市場,並結合通路特性制定精準行銷策略,推升整體業務量。10月簽單保費28.5億元,累計簽單保費331億元、年增8%,其中工程險及車險分別成長42%與6%,損失率維持良好。

兆豐產險10月稅後純益0.59億元,前十月累計7.13億元、年增近91%,EPS為2.17元,主要受惠於承保利差與投資收益改善;華南產險10月稅後純益1.37億元,前十月累計14.07億元、年增13.5%,EPS為7.03元。

法人表示,今年產險業理賠壓力穩定,在下半年投資收益顯著回升,推升整體全年獲利表現。
13 台灣集保
摘錄工商C4版
2025-11-11
 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以下稱集保)與基富通證券(以下稱基富通)上周六在台北市立兒童新樂園舉辦「2025好好長大」主題日活動,今年同樣吸引大批家長帶著孩子共同參加,現場齊聚3,000多位大小朋友,一起透過闖關遊戲充實基本理財觀念。主辦單位同時捐贈八家社福機構,以扶助弱勢高齡長者、孩童、家庭與身心障礙者等族群。

 集保暨基富通董事長林丙輝表示,推廣親子理財教育是一件相當有意義的事,雖然目前台灣面臨少子化的窘境,帶來的成效可能有限,但是集保與基富通「堅持做對的事!」因此,自2023年起每年都舉辦「好好長大」主題日活動,以輕鬆有趣的情境式闖關遊戲,來增進父母與孩子的理財觀念。

 今年活動邁入第三年,參加人數一年比一年多,而且根據基富通統計,雖然目前平台18歲以下的客戶數僅2萬人左右,但近三年的增加幅度超過7成,遠高於其他各年齡層,顯示「好好長大」活動成功喚醒越來越多的父母採取實際行動,透過申購0手續費、低經理費的優惠,儲備子女高等教育基金或成長基金。

 林丙輝表示,隨著金管會指導的「TISA臺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於今年7月上路,基富通也積極響應政策,推出「TISA好享投」服務,將投資理財的門檻進一步降到每月1,000元,方便父母為孩子理財,放大紅包與獎助學金的效益。

 每月1,000元,能有什麼效果?假設年化報酬率6%,從孩子3歲到18歲,累積資產可望達到近30萬元,如果能力稍高者,每月投資金額提高到3,000元,同樣假設條件下,最後有機會累積到近90萬元,足夠支應孩子的大學學費,減輕父母未來的負擔。

 對於經濟弱勢的孩童及其家庭、高齡長者與身障者,集保與基富通也給予幫助,今年度分別捐助伊甸基金會、一粒麥子基金會、弘道基金會、門諾基金會、老五老基金會等關懷和照護高齡的社福機構,以及安德啟智中心、等家寶寶協會、伯大尼兒少家庭基金會等機構,期望能引發更多善心,一起扶助社會弱勢族群。
14 友邦人壽
摘錄工商C4版
2025-11-11
 隨著秋冬氣溫驟降,心血管疾病與肝病風險同步升高,友邦人壽提醒民眾應加強日常保健,包括維持規律運動、均衡飲食、戒菸限酒、定期健康檢查,避免熬夜與過度壓力,以降低心肝疾病的發生風險。友邦人壽鑫柑保倍美元利率變動型終身保險提供「守護心肝保險金」,涵蓋六項重大心肝疾病,單筆一次給付,為民眾打造即時應急的保障方案;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的保單槓桿特性,加上每滿五年增加保險金額選擇權的特色,一張保單兼顧健康守護與財務傳承,照顧自己也照顧家人。

 友邦人壽侯文成總經理表示,眾多金融商品,唯有保險的設計是為了保障民眾生活不被改變,它不只是保障,更是一種底氣,一種面對突發心肝疾病時,能即時應對、擁有彈性選擇的力量。

 友邦人壽表示,鑫柑保倍美元利率變動型終身保險最高投保金額可達1,000萬美元,透過壽險保單槓桿特性,實現倍數效益保障機制;亦提供身故保險金分期定期給付選項(5年、10年、20年、30年),讓保障延續至摯愛家人。被保險人繳費期間遭遇重大失能(保單約定第1級至第6級),將自動豁免續期保費,保障不中斷。

 鑫柑保倍設計考量人生階段的變化與財務規劃需求,提供「增加保險金額選擇權」機制讓被保險人如以標準體承保,於契約有效期間內,每滿五年且被保險人保險年齡在80歲(含)以下,且無契約約定之情形發生者,無需提供可保性證明,即可申請增加基本保額,每次最高可達契約生效時的基本保額20%,且累積增加總和亦不得超過契約生效時的基本保額。
15 安聯投信
摘錄工商A A1
2025-11-11
上市櫃公司10月營收公布,鴻海(2317)、台積電(2330)、廣達(2382)持續保持在今年前十月合併營收前三強寶座,且鴻海、台積電等權值雙王10月合併營收更是創下歷史單月新高。

 根據CMoney統計,台股前十月合併營收前十強介於6.3兆至6,023億元之間,前十強企業依序為:鴻海、台積電、廣達、緯創、文曄、和碩、大聯大、緯穎、仁寶、華碩,除了和碩與仁寶以外,其他皆呈現雙位數內增長。

 其中,鴻海、廣達、文曄三檔個股,今年以來與第四季以來皆獲得三大法人累計呈現買超。法人表示,隨著主權AI投資熱潮席捲全球,輝達機櫃級AI伺服器解決方案需求持續快速成長,負責生產組裝解決方案的鴻海可望成為最大受益廠之一。此外,廣達將成為2026年供應GB200機櫃給Oracle的最大ODM廠之一,供貨比重約35%。

 統一投顧表示,市場並期待美國國會針對政府關門協商能有突破進展,預期台股短線上高檔震盪、類股輪動。操作上建議高出低進,並仍以業績題材族群為布局首選,聚焦:AI概念股、半導體先進製程相關、材料升級或替代概念股、PCB族群、電力能源相關、散裝、成衣製鞋及內需消費等。

 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表示,台股產業面整體而言展望仍顯樂觀。首先,AI GPU、ASIC與高階AP對於先進製程與先進封裝產能需求仍殷切,相關產業展望持續上修;其次,AI GPU/ASIC在2026年量產案件遽增,各廠為趕上市時程帶動前段測試需求,需求持續增溫。

 再者,北美CSP持續上修2025年Capex且預期26年將持續增加,帶動第四季電子零組件報價淡季不淡;第三季PC仍見提前備貨需求,第四季減幅度擴大至雙位數;高階手機銷售轉佳,但中低階手機銷售仍疲軟,整體手機出貨變化不大。
16 燁聯鋼鐵
摘錄工商A A1
2025-11-11
 市場對AI估值過高擔憂升溫,加上美國政府持續停擺,台美股市短線陷入高檔震盪格局,加權指數維持在28,000點大關附近整理,而隨上市櫃、興櫃10月營收公布,市場關注焦點重返基本面,興櫃股王鴻勁(7769)掛牌上市前夕再展雄風,單月營收再創歷史新高。

 時序進入第四季,電子股進入傳統旺季,而關注興櫃市場10月營收最新概況,357家興櫃公司中,共有122家繳出年月雙增佳績,占比達34.17%,且有包括鴻勁、怡和國際、拍檔、漢測、丹立、倍利科、長亨、天弘化、Q Burger等31家單月營收改寫歷史新高紀錄。

 而統計興櫃10月營收前十強,遠壽再度以61.82億元的單月營收奪冠,穩居「興櫃營收王」,但單月營收呈年月雙減,月減8.56%、年減7.41%,燁聯營收則為41.42億元,月增49.82%、年增12.27%,而即將於11月掛牌上市的準上市股鴻勁則是以29.21億元的單月營收榮登第三名,後續永擎、和淞、東方風能、溢泰實業、富基電通、世紀風電、神數則排在第四至第十名。

 受惠AI、高效能運算(HPC)浪潮推升先進封裝與測試需求,興櫃股王、半導體後段測試設備廠鴻勁進近月來業績表現亮眼,10月營收29.21億元,月增95.15%、年增2.08%,連11個月改寫單月歷史新高;前十月營收達239.16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27倍。

 法人指出,鴻勁未來兩季產能滿載,2026年上半年能見度極高,2026年下半年則看好高階手機與ASIC晶片測試需求挹注。後續展望部分,公司預期,毛利率目標將達55%~60%,淨利率目標35%~40%,並規劃2026年底單季產能可望提升至680台以上,甚至突破700台。
17 鴻勁
摘錄工商A A1
2025-11-11
 市場對AI估值過高擔憂升溫,加上美國政府持續停擺,台美股市短線陷入高檔震盪格局,加權指數維持在28,000點大關附近整理,而隨上市櫃、興櫃10月營收公布,市場關注焦點重返基本面,興櫃股王鴻勁(7769)掛牌上市前夕再展雄風,單月營收再創歷史新高。

 時序進入第四季,電子股進入傳統旺季,而關注興櫃市場10月營收最新概況,357家興櫃公司中,共有122家繳出年月雙增佳績,占比達34.17%,且有包括鴻勁、怡和國際、拍檔、漢測、丹立、倍利科、長亨、天弘化、Q Burger等31家單月營收改寫歷史新高紀錄。

 而統計興櫃10月營收前十強,遠壽再度以61.82億元的單月營收奪冠,穩居「興櫃營收王」,但單月營收呈年月雙減,月減8.56%、年減7.41%,燁聯營收則為41.42億元,月增49.82%、年增12.27%,而即將於11月掛牌上市的準上市股鴻勁則是以29.21億元的單月營收榮登第三名,後續永擎、和淞、東方風能、溢泰實業、富基電通、世紀風電、神數則排在第四至第十名。

 受惠AI、高效能運算(HPC)浪潮推升先進封裝與測試需求,興櫃股王、半導體後段測試設備廠鴻勁進近月來業績表現亮眼,10月營收29.21億元,月增95.15%、年增2.08%,連11個月改寫單月歷史新高;前十月營收達239.16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27倍。

 法人指出,鴻勁未來兩季產能滿載,2026年上半年能見度極高,2026年下半年則看好高階手機與ASIC晶片測試需求挹注。後續展望部分,公司預期,毛利率目標將達55%~60%,淨利率目標35%~40%,並規劃2026年底單季產能可望提升至680台以上,甚至突破700台。
18 怡和國際
摘錄工商A A1
2025-11-11
 市場對AI估值過高擔憂升溫,加上美國政府持續停擺,台美股市短線陷入高檔震盪格局,加權指數維持在28,000點大關附近整理,而隨上市櫃、興櫃10月營收公布,市場關注焦點重返基本面,興櫃股王鴻勁(7769)掛牌上市前夕再展雄風,單月營收再創歷史新高。

 時序進入第四季,電子股進入傳統旺季,而關注興櫃市場10月營收最新概況,357家興櫃公司中,共有122家繳出年月雙增佳績,占比達34.17%,且有包括鴻勁、怡和國際、拍檔、漢測、丹立、倍利科、長亨、天弘化、Q Burger等31家單月營收改寫歷史新高紀錄。

 而統計興櫃10月營收前十強,遠壽再度以61.82億元的單月營收奪冠,穩居「興櫃營收王」,但單月營收呈年月雙減,月減8.56%、年減7.41%,燁聯營收則為41.42億元,月增49.82%、年增12.27%,而即將於11月掛牌上市的準上市股鴻勁則是以29.21億元的單月營收榮登第三名,後續永擎、和淞、東方風能、溢泰實業、富基電通、世紀風電、神數則排在第四至第十名。

 受惠AI、高效能運算(HPC)浪潮推升先進封裝與測試需求,興櫃股王、半導體後段測試設備廠鴻勁進近月來業績表現亮眼,10月營收29.21億元,月增95.15%、年增2.08%,連11個月改寫單月歷史新高;前十月營收達239.16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27倍。

 法人指出,鴻勁未來兩季產能滿載,2026年上半年能見度極高,2026年下半年則看好高階手機與ASIC晶片測試需求挹注。後續展望部分,公司預期,毛利率目標將達55%~60%,淨利率目標35%~40%,並規劃2026年底單季產能可望提升至680台以上,甚至突破700台。
19 拍檔科技
摘錄工商A A1
2025-11-11
 市場對AI估值過高擔憂升溫,加上美國政府持續停擺,台美股市短線陷入高檔震盪格局,加權指數維持在28,000點大關附近整理,而隨上市櫃、興櫃10月營收公布,市場關注焦點重返基本面,興櫃股王鴻勁(7769)掛牌上市前夕再展雄風,單月營收再創歷史新高。

 時序進入第四季,電子股進入傳統旺季,而關注興櫃市場10月營收最新概況,357家興櫃公司中,共有122家繳出年月雙增佳績,占比達34.17%,且有包括鴻勁、怡和國際、拍檔、漢測、丹立、倍利科、長亨、天弘化、Q Burger等31家單月營收改寫歷史新高紀錄。

 而統計興櫃10月營收前十強,遠壽再度以61.82億元的單月營收奪冠,穩居「興櫃營收王」,但單月營收呈年月雙減,月減8.56%、年減7.41%,燁聯營收則為41.42億元,月增49.82%、年增12.27%,而即將於11月掛牌上市的準上市股鴻勁則是以29.21億元的單月營收榮登第三名,後續永擎、和淞、東方風能、溢泰實業、富基電通、世紀風電、神數則排在第四至第十名。

 受惠AI、高效能運算(HPC)浪潮推升先進封裝與測試需求,興櫃股王、半導體後段測試設備廠鴻勁進近月來業績表現亮眼,10月營收29.21億元,月增95.15%、年增2.08%,連11個月改寫單月歷史新高;前十月營收達239.16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27倍。

 法人指出,鴻勁未來兩季產能滿載,2026年上半年能見度極高,2026年下半年則看好高階手機與ASIC晶片測試需求挹注。後續展望部分,公司預期,毛利率目標將達55%~60%,淨利率目標35%~40%,並規劃2026年底單季產能可望提升至680台以上,甚至突破700台。
20 漢測
摘錄工商A A1
2025-11-11
 市場對AI估值過高擔憂升溫,加上美國政府持續停擺,台美股市短線陷入高檔震盪格局,加權指數維持在28,000點大關附近整理,而隨上市櫃、興櫃10月營收公布,市場關注焦點重返基本面,興櫃股王鴻勁(7769)掛牌上市前夕再展雄風,單月營收再創歷史新高。

 時序進入第四季,電子股進入傳統旺季,而關注興櫃市場10月營收最新概況,357家興櫃公司中,共有122家繳出年月雙增佳績,占比達34.17%,且有包括鴻勁、怡和國際、拍檔、漢測、丹立、倍利科、長亨、天弘化、Q Burger等31家單月營收改寫歷史新高紀錄。

 而統計興櫃10月營收前十強,遠壽再度以61.82億元的單月營收奪冠,穩居「興櫃營收王」,但單月營收呈年月雙減,月減8.56%、年減7.41%,燁聯營收則為41.42億元,月增49.82%、年增12.27%,而即將於11月掛牌上市的準上市股鴻勁則是以29.21億元的單月營收榮登第三名,後續永擎、和淞、東方風能、溢泰實業、富基電通、世紀風電、神數則排在第四至第十名。

 受惠AI、高效能運算(HPC)浪潮推升先進封裝與測試需求,興櫃股王、半導體後段測試設備廠鴻勁進近月來業績表現亮眼,10月營收29.21億元,月增95.15%、年增2.08%,連11個月改寫單月歷史新高;前十月營收達239.16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27倍。

 法人指出,鴻勁未來兩季產能滿載,2026年上半年能見度極高,2026年下半年則看好高階手機與ASIC晶片測試需求挹注。後續展望部分,公司預期,毛利率目標將達55%~60%,淨利率目標35%~40%,並規劃2026年底單季產能可望提升至680台以上,甚至突破700台。
 
第 1 頁/ 共 21 頁( 416 筆)
免責聲明:
本站為未上市、興櫃股票資訊分享社群網站從不介入任何未上市股票買賣、交易,相關資訊若與主管機關資料相左以主管機關資料為準
內容如涉及有價證券或商品相關之記載或說明者,並不構成要約,使用者請自行斟酌,若依本資料交易後盈虧自負。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