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認證:
6743
台北股市

0981-868755

02-22508952

廣告連結
QRCode 便捷網址連結

首頁 > 最新消息 > 未上市即時新聞
未上市即時新聞
~ 訊息來源 全部收起全部展開
項次 股票名稱 標題 訊息來源 日期
1 華旭先進
摘錄資訊觀測
2025-10-17
1.事實發生日:民國114年08月15日
2.公司名稱:華旭先進股份有限公司(原名:華旭矽材股份有限公司)
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本公司
4.相互持股比例:不適用
5.發生緣由:
(1)公司名稱變更核准日期/事實發生日:民國114年08月15日
(2)公司名稱變更核准文號:經授商字第11430101870號
(3)更名案股東會決議通過日期:民國114年06月10日
(4)變更前公司名稱:華旭矽材股份有限公司
(5)變更後公司名稱:華旭先進股份有限公司
(6)變更前公司簡稱:華旭矽材
(7)變更後公司簡稱:華旭先進
6.因應措施:無。
7.其他應敘明事項:(1)本公司股票代號未變動,仍為6682,本公司簡稱變更為「華旭先進」。
(2)本公司英文名稱變動為「Hua Hsu Advanced Technology Co., Ltd.」。
(3)有關本公司更名全面換發有價證券等相關事宜,俟日期確定後,另行公告。
(4)本公司於民國114年08月19日收到經濟部變更登記核淮函。
(5)依據「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證券商業處買賣興櫃股票審查準則」
第二十七條規定,連續公告三個月。
2 星展銀行
摘錄工商A4版
2025-10-17
 臺灣週的「資產管理國際化」論壇,邀請外銀高層探討發展機遇成 為重頭戲。與會者強調,全球正迎來一波前所未見的財富轉移潮,預 計至2045年時,總額將高達85兆美元,隨著亞洲財富管理市場展現強 勁成長動能,亞洲家族辦公室迅速興起,為包括台灣在內的區域市場 ,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渣打銀行財富管理處長暨財富管理方案董事總經理Mr. Samrat Kh osla指出,財富管理領域迎來全新趨勢。首先,歷經前所未見的財富 累積後,全球資產正式進入跨世代傳承階段,且多集中亞洲;其次, 新一代財富承接者,普遍擁有高度科技素養與國際視野,預估這波全 球性財富轉移至2045年,總額將高達85兆美元。

  Samrat Khosla還說,近年來,亞洲設立家族辦公室的趨勢日益顯 著,家族辦公室的核心功能,不僅在於協助管理家族資產與投資組合 ,更提供一套具系統性的治理與決策架構,有效應對複雜且多元的家 族需求,同時促進家族成員尤其年輕一代參與,透過明確的傳承規劃 ,確保家族資產順利實現跨世代交接。

  星展集團執行委員兼消費金融業務暨財富管理主管許志坤表示,看 好亞洲財富管理市場前景有二大原因,一是亞洲財富崛起,以台灣為 例,AI生態圈在全球位居前列,而印尼、泰國、新加坡與馬來西亞, 也展現出強勁的財富增長趨勢;眾多高淨值客戶、家族與其下一代, 正將資金投向亞洲,台商選擇將資金帶回國內,也為台灣帶來更多機 會。

  許志坤認為,在代際傳承的過程,年輕一代接手使家族財富迎來投 資思維的轉型,他們積極尋求有別於傳統資產的投資機會,對投資報 酬、資產多樣化及風險分散的需求強烈,對私募股權、避險基金與不 動產等另類資產興趣濃厚,另類資產具備上行空間。
3 臺灣銀行
摘錄工商A4版
2025-10-17

  穩定幣成國際金融界討論的熱門議題,台灣金融界是否跟進,央行 與金管會陸續表達支持的立場。財政部長莊翠雲16日在財委會業務報 告詢答時對此指出,金管會正在草擬相關法規,包括穩定幣未來發行 條件、透明度、連結的法定資產和監管等要件,同時也要看市場發展 的情況,像國外穩定幣有的是綁美元,有的是綁美債,公股銀行可視 市場情況,自行決定是否發行。

  目前正攜手8家銀行進行黃金RWA代幣化應用驗證的臺銀,是台灣最 具代表性的銀行,另一以外匯業務擅長的兆豐銀,是否發行穩定幣也 頗受矚目,兩家銀行分別被視為新台幣、外幣穩定幣最有可能的發行 機構。

  臺銀董事長凌忠嫄說明,作為國內唯一銷售實體黃金的銀行,黃金 RWA代幣化的研究,的確是由臺銀與其他銀行共同參與,目前正在進 行試驗階段;兆豐銀董事長董瑞斌表示,曾於例會受財政部邀請專家 針對穩定幣進行報告,並沒有進入到公股銀是否發行的討論階段。

  立委指出,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台灣有空間發行穩定幣,將來 應會由金融機構發行,公股銀帶頭發行可以衝刺金融科技,並最有可 能的發行機構最大批發銀行,正與土銀、華銀、彰銀、臺企銀及民營 中信銀、永豐銀、上海商銀、將來銀行等共9家銀行,針對黃金代幣 化進行PoC(概念驗證)實證,預估年底前提出驗證可行性結果。
4 土地銀行
摘錄工商A4版
2025-10-17
  穩定幣成國際金融界討論的熱門議題,台灣金融界是否跟進,央行 與金管會陸續表達支持的立場。財政部長莊翠雲16日在財委會業務報 告詢答時對此指出,金管會正在草擬相關法規,包括穩定幣未來發行 條件、透明度、連結的法定資產和監管等要件,同時也要看市場發展 的情況,像國外穩定幣有的是綁美元,有的是綁美債,公股銀行可視 市場情況,自行決定是否發行。

  目前正攜手8家銀行進行黃金RWA代幣化應用驗證的臺銀,是台灣最 具代表性的銀行,另一以外匯業務擅長的兆豐銀,是否發行穩定幣也 頗受矚目,兩家銀行分別被視為新台幣、外幣穩定幣最有可能的發行 機構。

  臺銀董事長凌忠嫄說明,作為國內唯一銷售實體黃金的銀行,黃金 RWA代幣化的研究,的確是由臺銀與其他銀行共同參與,目前正在進 行試驗階段;兆豐銀董事長董瑞斌表示,曾於例會受財政部邀請專家 針對穩定幣進行報告,並沒有進入到公股銀是否發行的討論階段。

  立委指出,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台灣有空間發行穩定幣,將來 應會由金融機構發行,公股銀帶頭發行可以衝刺金融科技,並最有可 能的發行機構最大批發銀行,正與土銀、華銀、彰銀、臺企銀及民營 中信銀、永豐銀、上海商銀、將來銀行等共9家銀行,針對黃金代幣 化進行PoC(概念驗證)實證,預估年底前提出驗證可行性結果。
5 將來銀行
摘錄工商A4版
2025-10-17
  穩定幣成國際金融界討論的熱門議題,台灣金融界是否跟進,央行 與金管會陸續表達支持的立場。財政部長莊翠雲16日在財委會業務報 告詢答時對此指出,金管會正在草擬相關法規,包括穩定幣未來發行 條件、透明度、連結的法定資產和監管等要件,同時也要看市場發展 的情況,像國外穩定幣有的是綁美元,有的是綁美債,公股銀行可視 市場情況,自行決定是否發行。

  目前正攜手8家銀行進行黃金RWA代幣化應用驗證的臺銀,是台灣最 具代表性的銀行,另一以外匯業務擅長的兆豐銀,是否發行穩定幣也 頗受矚目,兩家銀行分別被視為新台幣、外幣穩定幣最有可能的發行 機構。

  臺銀董事長凌忠嫄說明,作為國內唯一銷售實體黃金的銀行,黃金 RWA代幣化的研究,的確是由臺銀與其他銀行共同參與,目前正在進 行試驗階段;兆豐銀董事長董瑞斌表示,曾於例會受財政部邀請專家 針對穩定幣進行報告,並沒有進入到公股銀是否發行的討論階段。

  立委指出,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台灣有空間發行穩定幣,將來 應會由金融機構發行,公股銀帶頭發行可以衝刺金融科技,並最有可 能的發行機構最大批發銀行,正與土銀、華銀、彰銀、臺企銀及民營 中信銀、永豐銀、上海商銀、將來銀行等共9家銀行,針對黃金代幣 化進行PoC(概念驗證)實證,預估年底前提出驗證可行性結果。
6 臺灣銀行
摘錄工商A6版
2025-10-17
 公股銀行今年前三季獲利大多較去年同期成長,立委16日關心公股 銀明年度調薪計畫。據了解,往年若軍公教調薪,泛公股銀多會循往 例配合全體調薪,如今年啟動全面加薪,明年應無全面調薪計畫,但 仍有既有年度晉級加薪,平均幅度約落在2%~4%,依員工職級而定 。

  九家公股銀除臺銀、土銀及輸銀為完全國營銀行,薪酬比照公務人 員,其餘泛公股銀近年連續多年調薪。以今年為例,軍公教調薪3% ,各公股銀多比照辦理全面調薪,再加上例行升等晉級調薪後,整體 平均調幅約4%~6%左右。

  公股銀高層認為,加薪前提應視有沒有通膨壓力而定,金融業薪資 原本就優於多數產業,「企業有賺錢,多給員工獎金很合理,相對地 少賺就少給」,但如果年年加薪,長期下來人力成本墊高,也是一種 負擔。

  立委並提到,少子化是國安問題,人口老化嚴重,若公股銀生育補 助能夠提高,將有助於鼓勵員工生育,如國內某大型金控每年符合第 一胎生育補助的員工僅200多人,以此舉例,假設每胎加10萬元,總 額約2,000多萬元,對公股銀來說,應該還可以負擔。

  財政部長莊翠雲表示,相信公股代表們會積極為員工謀取福利;兆 豐金控暨銀行董事長董瑞斌指出,雖然明年不一定會針對全體員工加 薪,但仍可以從年度晉級、績效獎金等來提升員工薪資,生育補助部 分,兆豐目前為第一胎12萬元、第二胎15萬元、第三胎18萬元,未來 是否增加,可以再研究。

  近期勞工請病假沒收全勤獎金議題掀起討論,臺灣金控暨銀行董事 長凌忠嫄說明,臺銀所有員工都是公務員,因此沒有全勤獎金。

  董瑞斌說,兆豐銀設有全勤獎金、不休假獎金,其中不休假獎金採 比例計算,若是正常休假,仍會依規定發放,不會因休假而全數取消 。
7 土地銀行
摘錄工商A6版
2025-10-17
 公股銀行今年前三季獲利大多較去年同期成長,立委16日關心公股 銀明年度調薪計畫。據了解,往年若軍公教調薪,泛公股銀多會循往 例配合全體調薪,如今年啟動全面加薪,明年應無全面調薪計畫,但 仍有既有年度晉級加薪,平均幅度約落在2%~4%,依員工職級而定 。

  九家公股銀除臺銀、土銀及輸銀為完全國營銀行,薪酬比照公務人 員,其餘泛公股銀近年連續多年調薪。以今年為例,軍公教調薪3% ,各公股銀多比照辦理全面調薪,再加上例行升等晉級調薪後,整體 平均調幅約4%~6%左右。

  公股銀高層認為,加薪前提應視有沒有通膨壓力而定,金融業薪資 原本就優於多數產業,「企業有賺錢,多給員工獎金很合理,相對地 少賺就少給」,但如果年年加薪,長期下來人力成本墊高,也是一種 負擔。

  立委並提到,少子化是國安問題,人口老化嚴重,若公股銀生育補 助能夠提高,將有助於鼓勵員工生育,如國內某大型金控每年符合第 一胎生育補助的員工僅200多人,以此舉例,假設每胎加10萬元,總 額約2,000多萬元,對公股銀來說,應該還可以負擔。

  財政部長莊翠雲表示,相信公股代表們會積極為員工謀取福利;兆 豐金控暨銀行董事長董瑞斌指出,雖然明年不一定會針對全體員工加 薪,但仍可以從年度晉級、績效獎金等來提升員工薪資,生育補助部 分,兆豐目前為第一胎12萬元、第二胎15萬元、第三胎18萬元,未來 是否增加,可以再研究。

  近期勞工請病假沒收全勤獎金議題掀起討論,臺灣金控暨銀行董事 長凌忠嫄說明,臺銀所有員工都是公務員,因此沒有全勤獎金。

  董瑞斌說,兆豐銀設有全勤獎金、不休假獎金,其中不休假獎金採 比例計算,若是正常休假,仍會依規定發放,不會因休假而全數取消 。
8 富邦產險
摘錄工商A 12
2025-10-17
  最新統計,今年前三季全體產險業簽單保費近2,200億元,較去年 同期成長7%,顯示國內經濟穩健、企業投保意識提升及防災意識升 溫,產險市場維持穩健成長,以工程險與健康險成長最顯著,年增分 別達32%與25%。

  工程險受惠綠能建設與基礎設施投資擴大,簽單金額達186.7億元 、年增超過3成;健康險反映企業團體與個人健康管理需求提升,保 費達43.2億元、年增25%;任意車險部分,前三季簽單保費約877.3 5億元,僅較去年同期成長3.5%,不僅低於整體產險成長率7%,占 比也首度降至40%以下。

  產險業者分析,任意車險占比下降主要受到關稅政策遲未明朗、新 車買氣降溫影響,使新車投保與車險保費同步放緩,但續保率仍維持 穩定,整體車險仍為市場穩定支柱。

  前三季簽單保費前五大產險依序為富邦產險約528.6億元、年增4. 5%;國泰世紀產險約302.5億元、年增9.6%;新光產險約204.6億元 、年增4.6%;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約166.2億元、年增5.6%;明台產 險約149.2億元、年增6.4%。其他泰安產險15%、南山產險12.5%、 美商安達產險25%、中信產險18.6%等均表現突出,成長率雙位數。

  疫情過後產險業者普遍重視核保收益勝於簽單規模,儘管簽單成長 幅度不若前幾年,但核保利潤卻持續創高。以華南產險、兆豐產險與 台灣產物自結獲利為例,前三季簽單保費分別為118.7億元、81.7億 元與74.3億元,年增率分別為6.5%、5%與8.2%;對應稅後盈餘達 12.7億元、6.54億元與9.34億元,不僅均較去年同期成長,部分甚至 創下歷史新高。
9 國泰產險
摘錄工商A 12
2025-10-17
  最新統計,今年前三季全體產險業簽單保費近2,200億元,較去年 同期成長7%,顯示國內經濟穩健、企業投保意識提升及防災意識升 溫,產險市場維持穩健成長,以工程險與健康險成長最顯著,年增分 別達32%與25%。

  工程險受惠綠能建設與基礎設施投資擴大,簽單金額達186.7億元 、年增超過3成;健康險反映企業團體與個人健康管理需求提升,保 費達43.2億元、年增25%;任意車險部分,前三季簽單保費約877.3 5億元,僅較去年同期成長3.5%,不僅低於整體產險成長率7%,占 比也首度降至40%以下。

  產險業者分析,任意車險占比下降主要受到關稅政策遲未明朗、新 車買氣降溫影響,使新車投保與車險保費同步放緩,但續保率仍維持 穩定,整體車險仍為市場穩定支柱。

  前三季簽單保費前五大產險依序為富邦產險約528.6億元、年增4. 5%;國泰世紀產險約302.5億元、年增9.6%;新光產險約204.6億元 、年增4.6%;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約166.2億元、年增5.6%;明台產 險約149.2億元、年增6.4%。其他泰安產險15%、南山產險12.5%、 美商安達產險25%、中信產險18.6%等均表現突出,成長率雙位數。

  疫情過後產險業者普遍重視核保收益勝於簽單規模,儘管簽單成長 幅度不若前幾年,但核保利潤卻持續創高。以華南產險、兆豐產險與 台灣產物自結獲利為例,前三季簽單保費分別為118.7億元、81.7億 元與74.3億元,年增率分別為6.5%、5%與8.2%;對應稅後盈餘達 12.7億元、6.54億元與9.34億元,不僅均較去年同期成長,部分甚至 創下歷史新高。
10 新安東京海險
摘錄工商A 12
2025-10-17
  最新統計,今年前三季全體產險業簽單保費近2,200億元,較去年 同期成長7%,顯示國內經濟穩健、企業投保意識提升及防災意識升 溫,產險市場維持穩健成長,以工程險與健康險成長最顯著,年增分 別達32%與25%。

  工程險受惠綠能建設與基礎設施投資擴大,簽單金額達186.7億元 、年增超過3成;健康險反映企業團體與個人健康管理需求提升,保 費達43.2億元、年增25%;任意車險部分,前三季簽單保費約877.3 5億元,僅較去年同期成長3.5%,不僅低於整體產險成長率7%,占 比也首度降至40%以下。

  產險業者分析,任意車險占比下降主要受到關稅政策遲未明朗、新 車買氣降溫影響,使新車投保與車險保費同步放緩,但續保率仍維持 穩定,整體車險仍為市場穩定支柱。

  前三季簽單保費前五大產險依序為富邦產險約528.6億元、年增4. 5%;國泰世紀產險約302.5億元、年增9.6%;新光產險約204.6億元 、年增4.6%;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約166.2億元、年增5.6%;明台產 險約149.2億元、年增6.4%。其他泰安產險15%、南山產險12.5%、 美商安達產險25%、中信產險18.6%等均表現突出,成長率雙位數。

  疫情過後產險業者普遍重視核保收益勝於簽單規模,儘管簽單成長 幅度不若前幾年,但核保利潤卻持續創高。以華南產險、兆豐產險與 台灣產物自結獲利為例,前三季簽單保費分別為118.7億元、81.7億 元與74.3億元,年增率分別為6.5%、5%與8.2%;對應稅後盈餘達 12.7億元、6.54億元與9.34億元,不僅均較去年同期成長,部分甚至 創下歷史新高。
11 明台產險
摘錄工商A 12
2025-10-17
  最新統計,今年前三季全體產險業簽單保費近2,200億元,較去年 同期成長7%,顯示國內經濟穩健、企業投保意識提升及防災意識升 溫,產險市場維持穩健成長,以工程險與健康險成長最顯著,年增分 別達32%與25%。

  工程險受惠綠能建設與基礎設施投資擴大,簽單金額達186.7億元 、年增超過3成;健康險反映企業團體與個人健康管理需求提升,保 費達43.2億元、年增25%;任意車險部分,前三季簽單保費約877.3 5億元,僅較去年同期成長3.5%,不僅低於整體產險成長率7%,占 比也首度降至40%以下。

  產險業者分析,任意車險占比下降主要受到關稅政策遲未明朗、新 車買氣降溫影響,使新車投保與車險保費同步放緩,但續保率仍維持 穩定,整體車險仍為市場穩定支柱。

  前三季簽單保費前五大產險依序為富邦產險約528.6億元、年增4. 5%;國泰世紀產險約302.5億元、年增9.6%;新光產險約204.6億元 、年增4.6%;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約166.2億元、年增5.6%;明台產 險約149.2億元、年增6.4%。其他泰安產險15%、南山產險12.5%、 美商安達產險25%、中信產險18.6%等均表現突出,成長率雙位數。

  疫情過後產險業者普遍重視核保收益勝於簽單規模,儘管簽單成長 幅度不若前幾年,但核保利潤卻持續創高。以華南產險、兆豐產險與 台灣產物自結獲利為例,前三季簽單保費分別為118.7億元、81.7億 元與74.3億元,年增率分別為6.5%、5%與8.2%;對應稅後盈餘達 12.7億元、6.54億元與9.34億元,不僅均較去年同期成長,部分甚至 創下歷史新高。
12 南山產險
摘錄工商A 12
2025-10-17
  最新統計,今年前三季全體產險業簽單保費近2,200億元,較去年 同期成長7%,顯示國內經濟穩健、企業投保意識提升及防災意識升 溫,產險市場維持穩健成長,以工程險與健康險成長最顯著,年增分 別達32%與25%。

  工程險受惠綠能建設與基礎設施投資擴大,簽單金額達186.7億元 、年增超過3成;健康險反映企業團體與個人健康管理需求提升,保 費達43.2億元、年增25%;任意車險部分,前三季簽單保費約877.3 5億元,僅較去年同期成長3.5%,不僅低於整體產險成長率7%,占 比也首度降至40%以下。

  產險業者分析,任意車險占比下降主要受到關稅政策遲未明朗、新 車買氣降溫影響,使新車投保與車險保費同步放緩,但續保率仍維持 穩定,整體車險仍為市場穩定支柱。

  前三季簽單保費前五大產險依序為富邦產險約528.6億元、年增4. 5%;國泰世紀產險約302.5億元、年增9.6%;新光產險約204.6億元 、年增4.6%;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約166.2億元、年增5.6%;明台產 險約149.2億元、年增6.4%。其他泰安產險15%、南山產險12.5%、 美商安達產險25%、中信產險18.6%等均表現突出,成長率雙位數。

  疫情過後產險業者普遍重視核保收益勝於簽單規模,儘管簽單成長 幅度不若前幾年,但核保利潤卻持續創高。以華南產險、兆豐產險與 台灣產物自結獲利為例,前三季簽單保費分別為118.7億元、81.7億 元與74.3億元,年增率分別為6.5%、5%與8.2%;對應稅後盈餘達 12.7億元、6.54億元與9.34億元,不僅均較去年同期成長,部分甚至 創下歷史新高。
13 中信產險
摘錄工商A 12
2025-10-17
  最新統計,今年前三季全體產險業簽單保費近2,200億元,較去年 同期成長7%,顯示國內經濟穩健、企業投保意識提升及防災意識升 溫,產險市場維持穩健成長,以工程險與健康險成長最顯著,年增分 別達32%與25%。

  工程險受惠綠能建設與基礎設施投資擴大,簽單金額達186.7億元 、年增超過3成;健康險反映企業團體與個人健康管理需求提升,保 費達43.2億元、年增25%;任意車險部分,前三季簽單保費約877.3 5億元,僅較去年同期成長3.5%,不僅低於整體產險成長率7%,占 比也首度降至40%以下。

  產險業者分析,任意車險占比下降主要受到關稅政策遲未明朗、新 車買氣降溫影響,使新車投保與車險保費同步放緩,但續保率仍維持 穩定,整體車險仍為市場穩定支柱。

  前三季簽單保費前五大產險依序為富邦產險約528.6億元、年增4. 5%;國泰世紀產險約302.5億元、年增9.6%;新光產險約204.6億元 、年增4.6%;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約166.2億元、年增5.6%;明台產 險約149.2億元、年增6.4%。其他泰安產險15%、南山產險12.5%、 美商安達產險25%、中信產險18.6%等均表現突出,成長率雙位數。

  疫情過後產險業者普遍重視核保收益勝於簽單規模,儘管簽單成長 幅度不若前幾年,但核保利潤卻持續創高。以華南產險、兆豐產險與 台灣產物自結獲利為例,前三季簽單保費分別為118.7億元、81.7億 元與74.3億元,年增率分別為6.5%、5%與8.2%;對應稅後盈餘達 12.7億元、6.54億元與9.34億元,不僅均較去年同期成長,部分甚至 創下歷史新高。
14 宏碁智醫
摘錄工商A1版
2025-10-16
 2025數位賦能論壇「銀髮新契機:從台灣出發鏈結產業服務」15日 登場,由中華電信與工商時報共同主辦,交通部產業發展及國際事務 司司長陳其華透露,交通部正透過TPASS交通票證進行交通、醫療、 通訊跨域整合,建構銀髮族最佳資源防護體系。

  衛福部資訊處副處長王美珠則表示,衛福部積極推動長照機構導入 多項智慧化功能,包括跌倒預警、生命監控、智慧尿布、智慧床墊等 創新數位服務,提升長者照顧效率,減輕年輕人負擔並讓長者有尊嚴 的被照顧。

  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強調,超高齡社會所面臨的挑戰亦為產業帶 來新契機,中華電信正透過結盟相關跨域夥伴,加持銀髮產業鏈建構 共榮發展的生態圈,為富裕國內高齡老人生活環境持續努力。

  與談者包括鴻海B事業群總經理姜志雄、宏碁智醫董事長連加恩均 聚焦於AI在醫療場域的應用,以及此刻正面臨的新挑戰,凸顯AI正在 醫療領域發揮創新應用受到各界重視。

  陳其華指出,國內交通從業人員約數十萬人在第一線提供運輸服務 ,智慧醫療與智慧照護成熟後若能導入相關服務亦將受惠很大。交通 部近幾年來積極推動TPASS策略未來不只是單純的一張交通票證,而 是進一步跨域整合融入社福資源包括交通、醫療、通訊等等,建構銀 髮族最佳的資源防護體系,交通部未來也會以政策推動。另外,交通 部亦希望透過推動韌性群組,讓交通從業人員、志工、社福人員共同 建立具有韌性的服務體系。

  面對人口老化及少子化現象,衛福部認為透過科技賦能長照勢在必 行。王美珠強調,科技進步提供新的解方,也讓長照服務進入智慧化 新階段,衛福部積極推動長照機構導入多項智慧化功能,未來隨著A I、物聯網與大數據快速發展,將有更多創新應用導入長照體系,進 一步改變高齡者的生活品質,促進社會整體永續發展。政府持續支持 高齡生態系創新,透過公私協力打造以科技提供尊嚴老化為核心的照 護生態系,為高齡者提供有尊嚴的生活。
15 宏碁智醫
摘錄工商A5版
2025-10-16
  宏碁智醫董事長連加恩15日以《AI醫療的實現與挑戰》為題、探討 當前台灣智慧醫療產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他指出,在面對人口老化 、全球慢性病支出劇增及全球性的醫護人力短缺下,導入AI智慧醫療 已是必然趨勢,而台灣在醫療及AI領域皆具相當科研能量、並具有產 業資源整合和異業合作之環境優勢,有機會躋身全球AI智慧醫療的前 段班。

  連加恩以美國哈佛大學公衛所經濟學博士蕭慶倫教授在著作中,所 提出的醫體系改革五大旋鈕,對照目前推動AI實際落地醫療場域應用 進程,除了財源,還包括政府相關法規的推動、醫療體系的診治與行 政流程的組織改革,醫療支付系統的調整,與醫病行為的改變等面向 。

  從法規面來說,美國FDA迄今核准的AI醫材認證已有上千項,台灣 衛福部食藥署(TFDA)目前也已有約113張的核准認證。如宏碁智醫 除有可透過胸腔X光片判讀骨質疏鬆風險的智骨篩VeriOsteo外,在眼 科AI輔助分析平台VeriSee系列,則有可判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年 齡相關性黃斑部病變的AI醫材認證,另還有正在取證的青光眼篩檢項 目。

  隨科技與AI發展,醫療院所也從初期的抗拒改變,到現在逐步轉換 為樂於為導入AI而調整作業相關流程,亦進一步帶來醫病行為改變。 像宏碁智醫導入生成式AI的aiMed智醫通,可即時將醫護人員的語音 或文字轉為結構化醫療紀錄,有助紓解其處理繁瑣表單、行政作業壓 力,更專注於與病人的互動,達到「健康賦能」。

  台灣有獨步全球的全民健保制度,現為了讓AI醫材相關應用納入健 保給付,衛福部也透過與三大醫學中心合作,成立負責任AI落地中心 、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及AI影響性研究中心,加速解決AI落地、取證 及給付問題。

  連加恩表示,醫療的改革或導入AI,最終的目標不外乎是經由醫療 效率的改善、醫護品質的提升來促成大眾的健康狀況改善、民眾滿意 度提升,進而消弭醫療不平等、達到「健康平權」,與財務層面的風 險保障。
16 吉美建設
摘錄工商A6版
2025-10-16
 行政院鬆開房貸水龍頭、換屋自住者的一年換屋期限協助處理措施 出售原有房屋期限由一年延長為18個月,二大新政策實施滿月,但是 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陳勝宏15日表示:「水龍頭鬆開一點, 但水庫的水都流不進來!」

  陳勝宏說,現在不論消費者房貸或建商土建融都還是難以取得貸款 ,就連財務體質較強的建商,也面臨財務壓力鍋的考驗,建請中央銀 行鬆綁第七波不動產信用管制,去年第七波不動產管制之前已簽約購 屋者應不溯既往。

  政策壓抑房貸和不動產金流多年,雖9月行政院鬆開新青安房貸水 龍頭、央行延長舊換新協處措施賣房時間至18個月,但多家建商坦言 ,房貸排隊潮依舊未見紓解,消費者和建商的不動產金流斷鏈壓力有 增無減。

  陳勝宏直言,「雖然水龍頭鬆開一點,但水庫的水都流不進來!」 新青安排除在銀行法第72-2條以外、釋出額度約1,300億元,且舊換 新延長到18個月,但受存款準備率二度調高,抽走市場3,000億元資 金影響,仍卡著銀行放款能力,因此水庫流不出多少水,不論消費者 或建商土建融要貸到款,還是很難。

  吉美建設董事長林進輝表示,在央行限貸令管制不動產金流下,現 在建商大概兩、三個月才能賣掉1戶房子,非常辛苦,建議央行酌量 適度鬆綁;平均地權條例2.0限制私法人買房,造成外商在台購置主 管居所很大困擾,建請政府研議鬆綁。

  長虹建設總經理李耀中表示,建商最急需土融限期18個月開工令應 及早取消,因房市低迷,案子推出也未必都賣得掉,若硬規定18個月 必須開工,加上央行限貸政策造成交屋困難,利率也攀升,造成建商 極大的財務負擔,建請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應不溯及既往。

  力銘建設董事長郭淑珍表示,由於央行有高級住宅門檻、央行第七 波溯及既往、第二戶以上改限貸5成或3成且無寬限期,再加上平均地 權條例2.0已鎖住轉手空間,已造成交屋糾紛,建請央行應檢討、提 高高級住宅總價認定門檻。
17 台灣電力
摘錄工商A8版
2025-10-16
各國當局於推動經濟與產業發展,維繫人民安居樂業之時,無不努 力維繫電力的穩定供應。然而,因全球氣候變遷與能源需求的持續提 升,正面臨著能源供應的嚴峻挑戰。尤其台灣的能資源供應來源相對 匱乏,其電力供應的穩定性與多元化顯得尤為重要。

  我國的電力供應過去主要依賴火力發電與現已被停用的核能發電, 近年來則積極開發再生能源,這種較為單元的供應模式使得台灣電力 供應,在面對國際油價波動及天然災害等外部衝擊時,顯得捉襟見肘 。而國際地緣政治因素造成的影響,更是不可預測的高度風險。有鑑 於此,宜從永續供應鏈思維考慮電力來源的多元開發與維持穩定,並 提升電力系統供應網路的韌性,以應對未來可能面臨的各種挑戰。

  永續供應鏈將道德與環境責任整合,強調端對端的資訊透明度,並 以維護環境、社會和經濟的平衡發展。重視企業在最終顧客心目中的 聲譽,於產品生產製造或運輸過程中減少對環境之衝擊,同時降低成 本與滿足消費者對永續性發展議題的關懷與期待。供應鏈永續管理涵 蓋環境責任、勞動措施、人權與反貪腐等領域,滿足社會責任要求, 建立實質價值、競爭力與長期獲利能力。

  企業對建置永續供應鏈有清楚的願景與長期承諾,但如何提升供應 鏈的可見度、透明度與衡量投資報酬率則是主要的挑戰。組織不應將 重點只擺在節約成本,應衡量永續供應鏈的投資報酬率,注重供應鏈 轉型與造成的影響力。

  永續供應鏈需要靠協作、利用市場已有的最佳資訊技術、制訂一致 的標準與傳達成功的訊息來實現。電力的永續供應鏈需具備綠色、透 明、循環等要件,還須發揮充分的韌性,強調靈活性、適應性與恢復 力,以能夠在遭遇突發事件後迅速恢復正常運作,確保供應鏈的穩定 性,降低因供應中斷而造成的損失。近年來,國際上大規模停電事件 頻傳,一再提醒強化電力供應鏈韌性的重要。

  台灣電力供應目前面臨的挑戰,在於依賴少數電源的風險以及氣候 變遷影響下供電的不穩定,為了提升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必須推動電 力來源的多元化。此舉不僅能減少對少數電源的依賴,還可提高整體 電力供應鏈的應變能力、彈性與韌性。為實現永續的能源發展,應從 永續供應鏈的思維著手,積極開發低碳能源、建立多元能源供應鏈以 及加強與國際能源市場的合作。

  台灣於離岸風電與太陽光電等再生能源開發已有具體成果,過程雖 曾面臨挑戰,仍須持續擴大發展。今年8月23日核三延役公投雖然未 能通過,但賴總統已明示請核安會廣納各界意見,盡快完成安全審查 辦法,也請台電在法規公告後,啟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並且 定期向社會報告進度和風險,若符合標準,依法送核安會審議。

  未來核三申請延役案若獲核安會核准,將使台灣低碳能源供應更多 元化並能提升整體電力供應鏈的韌性與靈活性,有望實現能源轉型的 目標,建構更為永續的能源未來。

  我們應以長期經濟發展的角度及促進國家安全的考量,共同面對當 前台灣電力供應的挑戰,建構更具敏捷、彈性及永續的台灣電力供應 鏈。
18 臺灣銀行
摘錄工商A 11
2025-10-16
  因應永續及淨零的全球趨勢,公股銀行發行信用卡時,檢視信用卡 整個生命循環包含製造、發行、運送、使用直到廢棄等各階段的碳排 放量,透過購買碳權的方式抵銷碳排量,以達碳中和目標。兆豐銀行 統計,截至2024年底累積發出超過133.5萬張碳中和信用卡,估計可 減少143公噸的碳排放量,相當於1.2萬棵樹每年可吸收的量體。

  兆豐銀表示,兆豐自2020年起發行的信用卡皆取得ISO 14067碳足 跡和ISO 14046水足跡認證,並取得環境部碳足跡標籤。每張信用卡 生產的產品碳足跡約800公克二氧化碳當量、磁條信用卡為380公克二 氧化碳當量,透過買入碳權的方式,通過PAS 2060碳中和標準,讓每 一張信用卡都升級成為碳中和信用卡。

  臺灣銀行於2024年3月透過碳權抵換,完成2023年度發行的信用卡 碳中和,取得PAS 2060碳中和查驗,為該行的第一個碳中和案件,並 於2025年5月完成感應式信用卡碳中和第三方查證,成為全國首家獲 得ISO 14068-1感應式信用卡碳中和查證的金融機構。

  臺銀指出,未來將更致力減碳,除採用可回收的材質減少廢氣排放 ,並透過推廣電子帳單及授權自動扣繳等方式,減降產品使用階段的 碳排放量。

  第一銀行統計,環保、公益類信用卡每張碳足跡約500~900公克二 氧化碳當量,截至2024年底發卡量共29萬1,842張,占整體流通卡數 比例近2成。一銀信用卡同樣通過碳中和、減碳標籤雙重認證,在卡 片製作過程使用綠電降低碳足跡,並購買碳權抵銷剩餘碳排量;一銀 表示,除透過綠色、公益信用卡刷卡金額固定比率提撥的刷卡金,推 動環保及公益活動外,更於2023年起在iLEO App新增信用卡「消費碳 足跡查詢(Carbon Calculator)」功能,提供卡友了解每月刷卡消 費碳排放量,為第一家推出此功能的公股銀,截至2024年底共計3萬 3,983位客戶啟用該功能。
19 陽信商銀
摘錄工商A 11
2025-10-16

  陽信銀行2025年前三季累積稅前盈餘達49.05億元,較2024年同期 成長8%,每股稅前盈餘(EPS)1.295元,9月單月稅前盈餘4.51億元 ,另逾放比0.12%、備抵呆帳覆蓋率922.67%,仍維持優質水準。截 至第三季,陽信銀總資產為7,999億元,淨值達556億元,較去年同期 分別上升7%及11%,營運規模與自有資本穩健成長。

  為強化資本結構及提升業務成長,陽信銀已順利完成現金增資10億 元,可提高資本適足率。除原股東及員工積極認購外,亦獲得客戶踴 躍支持,超額認股金額超逾一倍,顯示該行獲得投資人的信任與肯定 ,今年完成現增10億元,加計去年盈餘轉增資15.15億元,預計10月 底資本額將可達404億元。

  陽信銀推出「活期存款加碼優惠專案」,自即日起至今年12月20日 止,凡企業戶或個人戶以新資金匯入指定活期帳戶,即可享有加碼利 率回饋。企業戶新資金享活期存款牌告利率加碼0.125%,每戶最高 限額為10億元;個人戶則享活儲牌告利率加碼0.23%,每戶最高限額 為5億元,超過部分依一般牌告利率計息。

  此外,陽信銀推出新戶好禮「辦卡首刷陽信卡 月月請你吃早餐」 活動,即日起至今年12月31日止,新戶申辦指定陽信信用卡並申辦電 子帳單或綁定陽信帳戶自動扣款,於核卡後六個月內,每月不限金額 任刷一筆,次月即可獲得全家59元早餐電子兌換券乙份。另即日起至 2026年1月8日止,使用陽信悠遊VISA金融卡至全聯福利中心,以悠遊 卡功能消費扣款,單筆金額滿新台幣300元,並於結帳時先出示全聯 福利卡或App會員,享200點全聯福利點回饋,活動詳情以陽信官網公 告為準。
20 南山人壽
摘錄工商A 12
2025-10-16

  為提升國人健康風險意識,南山人壽與工研院健康樂活與智慧醫療 照護聯盟15日發布《2025永續健康白皮書》,揭示國人生活習慣趨勢 調查結果;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表示,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 面對長壽人生,未來的保險業將從「產品」與「服務」兩大面向思考 。

  尹崇堯指出,南山人壽2018年11月推出首張外溢保單,2019年1月 推出首張糖尿病結合行為及數據的外溢保單後,陸續做了許多外溢商 品的發想及創新,希望客戶在健康或亞健康時,能維持住健康狀態, 甚至是「逆行」;截至2025年8月,南山人壽已上架62張外溢保單。

  在服務創新方面,南山人壽在2020年推出「健康守護圈」後,已與 超過50位夥伴結盟,保戶使用次數超過50萬次,在健康、亞健康、疾 病及失能等不同的階段,結合健康促進及醫療照護,和各個夥伴合作 ,推動許多傳統保險無法提供的服務。

  南山人壽總經理范文偉指出,《2025永續健康白皮書》調查發現, 2025年失智症已躍升國人最擔憂的疾病之一,「睡不飽、吃不好」現 象普遍,五成民眾曾受失眠困擾,且塑膠微粒充斥國人生活,超過四 成年輕世代周周吃微波食品、喝瓶裝飲料;財務準備方面,國人平均 未來長照準備金需求達682萬元,現存缺口仍有329萬元,其中逾三成 年輕世代對長照毫無準備。

  南山人壽連續二年追蹤「國人生活習慣趨勢」,發現國人運動與睡 眠習慣,表現與去年持平,47%國人每周運動時數低於一小時;而晚 睡又睡不飽的現象普遍,約四成受訪者半夜12點後才就寢,且28%睡 不到五小時。

  國人暴露在失智因子中,失智症躍升國人第二怕疾病,愈年輕愈擔 憂失智威脅正在加劇,塑膠微粒與睡眠不足都是失智危險因子。而國 人最擔憂的三種疾病,第一名是癌症,有75%的國人擔心罹癌,與《 2024國人生活習慣趨勢大調查》的名次維持一樣;第二名是失智症, 占比達67%,又以年輕世代的擔憂程度最高,對比2024年的調查,當 時擔心自己失智的國人僅占44%,推估應是失智案例不斷增加,大眾 對於失智症的了解日益加深;第三名才是心血管疾病。

  國人生活習慣不良,擔心未來疾病找上門,預估未來每人所需的長 照準備金高達682萬元,即便如此,國人的準備仍不足,平均長照準 備金缺口仍有329萬元,且逾三成年輕世代尚未開始準備、年輕人長 照準備缺口達447萬元;在長照規劃工具方面,國人有55%選擇保險 、40%選擇股票基金、24%選擇銀行定存。
 
第 1 頁/ 共 20 頁( 392 筆)
免責聲明:
本站為未上市、興櫃股票資訊分享社群網站從不介入任何未上市股票買賣、交易,相關資訊若與主管機關資料相左以主管機關資料為準
內容如涉及有價證券或商品相關之記載或說明者,並不構成要約,使用者請自行斟酌,若依本資料交易後盈虧自負。
 
回到頁首